最近有市民反映,不知是为了方便管理还是维护“高端”形象,一直以来不少商圈谢绝或限制非机动车在其广场区域内停放,而商圈外围道路上则停满非机动车,造成严重拥堵。
记者近日走访了丰台、大兴、通州等多处商业设施,发现一些商圈广场空地对非机动车开放程度有限,或是拉着警戒线拒绝入内,或是不断压缩停放空间,有些虽然设置了停车空间,但位置较远也缺少引导。市民呼吁,拥有大片空闲场地的商圈能否对非机动车辆更“友好”些?
汇琴购物中心
广场大面积闲置 却禁停非机动车
每天下午,丰台汇琴购物中心周边的道路都停满了非机动车。严重时,周遭的人行便道和非机动车道停了三排非机动车。当晚间送餐高峰与通勤高峰重合,商场南侧非机动车道上满是临时停放的外卖车,进一步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由于商场的广场区域禁止非机动车进入,顾客和外卖骑手退而求其次,将商场周边的道路当成停车场。商场东侧的榴花路人行便道很窄,停下一排非机动车后便只剩一人宽,于是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停车位也被占用停放非机动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汇琴购物中心西侧和北侧的广场空地被用来开设土特产品购物大集及儿童游乐设施,而南侧、东侧广场则有大量闲置空地。沿购物中心绕上一圈记者发现,广场与人行便道的连接处基本设有护栏、石墩等障碍物,仅有的三处无障碍通道旁也竖立着“禁止电动车、自行车入内”的标识牌。
有市民告诉记者,汇琴购物中心是宋家庄周边体量较大的商业综合体,商场内不时会组织表演活动,南侧和西侧的广场到了夏天还会开设消夏大排档。搞活动的时候,商场周边的道路就变得愈发拥挤。
多位市民曾反映过这一问题,尽管相关部门表示将安排专人盯守,管理非机动车停放,但效果并不明显。有市民建议:“其实商场北侧的广场面积不小,而且不是人员主要进出的通道。如果把这里的部分空间用来停放非机动车,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非机动车的停车问题,改善周边道路的通行秩序。”
新辰天地商场
更名升级改造 停车区缩水外移
近日有市民反映,位于大兴区的百联清城购物中心在年初经过改造升级变成了新辰天地商场。但改造后非机动车面临着无处停放的难题,进而造成周边道路的拥堵。“此前非机动车都能停到广场里,周边道路也很通畅,但在改造更名后,现在的商场不让车辆驶入了。每天外卖骑手只能把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及导流带上,辅路停车位里的机动车到了下班点儿根本开不出去。”
新辰天地商场坐落在大兴区清澄名苑北区27号,其中1至3层为商场,再往上则是商住两用楼层。不论是商场员工、外卖骑手,还是顾客、办公人员,每天大都骑车往来。
对于停车空间改变带来的不便,在此工作的王女士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之前一道护栏将楼前广场一分为二,外侧为机动车道和机动车停车位,护栏内侧则供行人通行和非机动车停放。今年商场改造重新开业后,广场两侧出入口都设置了U型门,4处非机动车停放区也用硬质隔离与广场其他区域进行了分隔。“不仅位置发生变化,停车区的空间也缩小了,只剩原来的一半大。由于停车区停不下,商场东侧和南侧的道路上车满为患。”
10月22日记者在现场看到,商场东侧约40平方米停车区被一条消防通道一分为二,停车区内已没有空位。此时广场消防通道外足足停放了三排非机动车。市民从停车区取车后无法直接通过消防通道上辅路,只能先沿着人行便道向南北两侧绕行。
堵住消防通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大都是外卖电动车。一位骑手道出了其中的无奈:“改造前,不论是去商场取餐还是给楼里的客户送餐,我们都能把车停到广场上。改造后周边停车区变小了,人行便道也经常停着车,我们的车一旦进去就有可能被堵在里面出不来,因此只好占道停车。”
对此外卖骑手建议,商场方面能够进一步开辟停车空间,保障非机动车有地儿停,不用占道停车,“毕竟路好走了,我们才能跑得更快。”
通州万达广场
有地停但缺引导 斑马线路中央被堵
市民反映,通州万达广场周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严重,道路每天都被大量电动车、自行车挤占,虽多次治理,但收效甚微。
近日记者来到现场,还未到晚间的用餐高峰,围绕着通州万达广场的新华西街、北苑二路、新华南一街已被大量非机动车围得严严实实。在新华西街,尽管广场区域已划出大片非机动车停放区,仍有不少电动车直接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将非机动车道占据大半。
拐入北苑二路,电动车停放就更乱了。靠近广场一侧的人行便道上虽划出了停放区,但无法满足车辆停放需求。北苑二路的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并无绿化带或栏杆隔离,于是密密麻麻的非机动车停在路中央,压着两条车道间的白线,在两条车道之间形成了一道“隔离带”,非机动车道被挤得只剩下一条窄缝。
继续往新华南一街走,来到万达广场美食区,这里是乱停乱放最严重的区域。道路交叉口的斑马线也成了停放区,行人过马路时,只能从车缝里来回穿梭。
据了解,通州万达广场的商场、地铁站、居住区距离很近,居民、骑手、消费者、乘客的停车需求都很大,导致该区域常年非机动车停放混乱。尽管周边道路及广场都施划了停放区,并用栏杆围出了禁停区,可收效并不理想,居民无奈地说,放眼望去就是一片“车山车海”。
然而,只要目光往广场另一侧看去就会发现,停放空间似乎并未饱和。例如在新华西街与北苑二路交会处,靠近广场一侧的路边乱停乱放严重,一路之隔的另一侧却有不少空着的停放区。沿着新华西街往东走,亦有不少停放区尚未饱和。“大家都习惯在离商场出入口最近的地方挤,其实只要稍微往外围停一停,就不会这么乱了。”一位居民说,虽然几个月前“外围”停放区已完成施划,停放混乱的点位也有人员值守,但由于缺乏有效引导,车辆并未得到有效疏散。“希望相关部门能对停放区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和引导。”
专家观点
向非机动车停放倾斜资源
成熟商圈周边停车资源有限,非机动车停放环境能改善吗?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李迪华认为,2018年颁布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商场等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配套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公共停车设施。今年9月刚刚提交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明确提出,本市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以配套建设为主,独立建设为辅,道路施划等临时设置为补充,进一步强调了商场配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合理性。
在李迪华看来,前些年由于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城市对非机动车有所忽视。但是现在绿色出行已成为社会共识。而绿色出行优先,除了行驶空间、行驶权利优先以外,停放的权利也应该优先。因此商圈的建设方和管理方也应改变观念,进一步认识到公共场所建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必要性,并在资源上予以倾斜。通过公共空间的合理分配,降低商圈周边道路拥堵的状况,提升商圈的配套服务品质。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