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一系列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战略任务已划定未来发展路径,一场关乎未来的深远变革正蓄势待发。在此背景下,《大湾区评论》与郑永年教授展开对话《十谈“十五五”关键部署》。“宣宣”认真做了学习笔记,现在就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哦!

学习笔记第84期

划重点

“十四五”的深度调整,为“十五五”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仍是“十五五”时期我国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

政府要明确企业不能做什么、企业应该做什么。同时充分发展新的经济活动,释放新的经济活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新质生产力落地。

“十五五”时期不只要做好中国经济,还要通过中国人经济来拓展中国经济的外延。

绝对不能放弃发展先进制造业,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前提。

“十五五”这五年至关重要,需要在科技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要有一个均衡的关系。如果社会没有活力,就很难做事情。

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落脚点还是民生,在于能否更好地“投资于人”。

“十四五”时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们也找到了解决方法。我们的制度优势、经济基础这些确定性因素,使我们更加坚定有能力勇于面对“十五五”时期可能出现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必会点

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谁打败谁,而是比综合国力,比经济韧性。

发展是硬道理,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构架最根本的东西,是中国比较优势里的比较优势。

金句摘录

正因为“十四五”做到了“行稳”,我们才有底气在“十五五”实现“致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中国人既可以“走出去”,也可以“走进来”。这里面的深刻意义在于外延,我们一定要扩大中国经济的外延。

“人民至上”是目标,“党的领导”是保障,其他都是方法论和路径。如果人民没有获得感,就是偏离了“人民至上”的原则。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中国适应国际环境,是“跟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现在能主动塑造自己的国际环境,从“跟跑”变成了“领跑”。

“十五五”时期,既要迎难而上,也要乘势而上。      

 

关联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习近平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总结“十四五”成效,部署“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第八十四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供稿:百姓宣讲处 郭鼎臣

审核:许成成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