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房山成人教育中心内暖意融融。北京工商大学理“响”轻骑兵宣讲团走进房山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用故事、歌声与真情,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直击心灵的宣讲报告。房山区政法系统、宣传系统、教育系统等单位党员干部约90人参加活动。


民族团结是心手相牵的力量
活动伊始,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士军致辞,对宣讲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北京工商大学理‘响’轻骑兵宣讲团以青年视角传思想、讲故事,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鲜活的实践。” 谈及民族团结,高士军动情地说:“从雪域高原到天山脚下,民族团结从来不是标语,而是各族群众共饮一井水、共走一条路的日常。今天的宣讲,正是要让这份温暖在基层扎根生长。”

三段故事:
照见共同体的生动模样
三位宣讲员轮番登场,用亲身经历串联起边疆与内地的情感纽带。
阿依则巴・亚合甫江:父亲的驻村路,是最实的答卷

来自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则巴,以名字中“皎洁的月亮”之意开篇,讲述了党龄29年的父亲亚合甫江・马木提的驻村故事。1500公里的征途、海拔3500米的高原村落、不足十平米的宿舍、泥石流中失联的五天五夜…… 当她说到“父亲的‘值得’,是村民过河不用怕,是村庄从迷茫到有盼头”时,现场掌声久久不息。她带来的新疆脱贫数据——306.4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归零,更让观众直观感受党的民族政策伟力。
姚佳:血脉里的交融,是最美的传承

法学院的姚佳以“血脉相连的共同体情怀”为核心,分享了自己作为“民族团结结晶”的成长历程。从日喀则家中酥油茶与家常菜交织的味道,到上海援藏老师 “三年又三年”的坚守,再到武汉内地西藏班“松柏”班主任的庇佑,她用“汉藏同源的文字”“共庆佳节的欢歌”等细节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在每一次伸手相助、每一回真心相待里。”
南添喜:舌尖与掌心的暖,是最真的团结

新疆塔城的汉族学子南添喜,用三个温情小故事打动全场:古丽阿姨搪瓷盆里的桑葚甜、美儿同学分享的“包尔萨克”香、哈萨克族伙伴吾克莱教唱的“Jahsema”(你好)。她指着自己的成长轨迹感慨:“从‘内高班’到北京校园,国家政策为我们架起桥梁。民族团结就像天山上的雪水,滋养着每颗心。”
观众歌声传情:
花帽与哈达的深情告白感言

宣讲尾声,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合唱队登场,悠扬的《友谊天长地久》旋律缓缓流淌。



当歌声渐入高潮,动人一幕悄然发生:阿依则巴双手捧着绣满花纹的维吾尔族花帽,轻轻为姚佳戴上,象征着天山儿女的诚挚情谊;姚佳随即展开洁白的哈达,庄重地为阿依则巴披上,传递着雪域高原的圣洁祝福;南添喜从合唱队中走出,阿依则巴接过哈达转赠于她,三人并肩而立时,南添喜将哈达献给现场观众,寓意 “团结之爱传递万家”。“友谊地久天长!”三位宣讲员与合唱队员齐声高呼,歌声与呐喊声交织,将活动气氛推向顶点。
以青春之声,绘团结新篇
活动接近尾声,房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士军再次登台,动情总结这场意义非凡的宣讲。他首先向北京工商大学理 “响” 轻骑兵宣讲团致以诚挚感谢:“感谢学校精心组建这样一支有温度、有力量的宣讲队伍,三位青年宣讲员用亲身故事打破地域隔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变得可感可触;也感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合唱队的同学们,用歌声为民族团结增添了动人旋律。”
谈及活动带来的启发,高士军感慨道:“今天的宣讲让我们深刻了解到,民族团结从不是遥远的口号,它藏在阿依则巴父亲驻村的脚步里,融在姚佳成长中汉藏交融的日常里,也浸在南添喜记忆里各族伙伴分享的美食中。这样的基层宣讲,既是思想的传递,更是情感的联结,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青春力量走进房山,共同筑牢民族团结的坚实根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