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活动在理论宣讲示范基地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举行。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地区文艺队伍、街道百姓宣讲队员通过讲述抗战历史、演奏红歌、百姓宣讲等环节,带领地区居民群众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分享当前地区治理的感人故事,凝聚奋进力量。 

理论宣讲:铭记血火岁月,砥砺复兴之志

活动在“马院进社区”宣讲员张笑语《铭记血火峥嵘史 砥砺民族复兴路》的主题演讲中拉开序幕。她从“山河破碎:不能忘却的沉痛记忆”讲起,系统回顾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艰苦历程,通过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深刻揭示了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在“浴血抗争:中华民族的不屈脊梁”部分,张笑语重点讲述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武汉会战等关键战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担当,以及全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坚定意志。她特别分享了“杨靖宇支队”“狼牙山五壮士连”“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等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在场居民。

红歌:赓续红色血脉,激扬爱国情怀

在理论宣讲的间隙,现场响起了悠扬的红歌旋律。随着音乐的流淌,不少居民渐渐沉浸其中,有的轻声跟着哼唱,有的闭目凝神,仿佛随着音符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一位坐在前排的老人低声感叹:“这曲子一响,心里就发热……”

当《我和我的祖国》那熟悉而深情的旋律响起时,现场的氛围达到了顶点。起初只是零星的跟唱,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居民情不自禁地加入进来,从轻声附和到放声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真挚的歌声在实践所内汇聚、回荡,整个会场沉浸在一片对祖国深沉的爱与祝福之中。

百姓宣讲:贴近社区生活,共绘时代新景

来自大栅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李欣雨带来题为《我在大栅栏挺好的》百姓宣讲。她以朴实生动的语言,分享了外卖员老郑、快递员胡姐等新就业群体在社区中的真实故事。李欣雨动情讲述了街道如何通过打造暖心驿站、组织商户联盟、开设子女夏令营等一系列“温暖方程式”举措,让这些曾经的“过客”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实现了“你守护城市,我们守护你”的双向奔赴。她的分享贴近生活、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大栅栏社区共建共治、温暖和谐的良好风貌,在现场听众中引发广泛共鸣。

宣讲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随后,现场灯光渐暗,经典抗战影片《地道战》的片头在银幕上缓缓浮现。随着影片中冀中平原的地道网络徐徐展开,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充满智慧与勇气的烽火岁月。影片中展现的因地制宜、克敌制胜的抗战智慧,与刚刚宣讲中强调的“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形成深刻呼应,让爱国精神在光影交织中更加生动可感、直抵人心。

观众感言

大安澜营社区居民管淑兰:活动把理论、文艺和百姓故事结合得特别好,既严肃又生动,让我们不仅重温了历史,更感受到新时代的温暖。讲抗战历史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年代。红歌环节更勾起了我们这代人的回忆,《我和我的祖国》一响,全场齐声高唱,那种自豪感真是难以言表!

铁树斜街社区居民赵立琴:作为大栅栏的老住户,这次活动让我眼前一亮!理论宣讲不枯燥,大学生讲得有条有理;红歌一唱,现场气氛立马热络起来;最打动我的是李欣雨讲的百姓故事——外卖员老郑在暖心驿站歇脚、孩子参加夏令营,这些小事恰恰说明街道工作做到了百姓心坎上。这种“理论+百姓+文艺”的模式,既接地气又有深度,期待推出更多这样正能量的活动!

来源:“魅力大栅栏”公众号

审核:许成成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