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奶皮子糖葫芦火成了“顶流”小吃。醇厚的奶香与山楂的酸甜融合,再裹上一层脆糖壳,层次丰富的口感“圈粉”大批甜食爱好者,许多糖葫芦小店和档口前都排起长队。进入秋冬以来,糖葫芦、糖炒栗子、烤红薯等“季节限定”小吃再度回归,冒着热气的档口小摊,守着城市冬日的烟火气。
11月5日中午时分,在团结湖附近一家便民生鲜超市,一个不起眼的糖葫芦档口前排着长队,还拐了好几道弯。“我们是从海淀过来的。”三名大二学生赶上下午没课,特意来打卡,“从网上刷到奶皮子糖葫芦,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好期待能尝一尝。”其中一人笑道。
奶皮子糖葫芦,就是在传统的老北京糖葫芦上加一层内蒙古奶皮子,有的还在水果中间加入酸奶。山楂、草莓、晴王葡萄、无花果等水果的清甜与醇厚的奶香融合,口感和味道比传统糖葫芦更加丰富有层次。
制作糖葫芦,熬制糖浆是关键。档口后方,一位师傅专门负责熬糖浆,边调整火力边搅拌,一时间,锅中琥珀色的糖浆咕嘟嘟冒起泡。“这就是糖浆熬好了。”师傅说着,将一串酸奶夹心草莓快速放入锅中滚一圈,“啪”的一声,迅速贴在一片奶皮子上定型黏合起来。像这样熬糖浆,每天不知道要熬多少锅。“这哪数得过来。”师傅说。
超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糖葫芦档口每年冬天开业,以往卖得也不错,但从没有过像这样天天排大队。“快两周了,队伍从上午9点开业一直排到晚上9点多,多的时候能排百十号人,队伍都排到那边路口去了。”说着他指向远处,“是今年冬天从东北火起来的,我们特意去学习来着。”
奶皮子糖葫芦好吃,价格也贵得多。在上述档口,普通糖葫芦6至10元一串,加上奶皮子,一串要卖到15到20元。在五棵松华熙live商圈一处糖葫芦小店,普通糖葫芦20元一串,有奶皮子的要卖到30至35元。
“就这都做不过来,不够卖的!”金台夕照附近一个糖葫芦小摊最近也十分火爆,老板陈大哥告诉记者,前阵子也跟风做过奶皮子糖葫芦,最近几天不做了,“那个做起来太麻烦,你看我这队排的,做那个供不上。”“您一天能卖多少串?”记者问道。“我能做出来多少就能卖多少。”陈大哥笑着说。
11月5日下午,还没到下班时间,小摊前就排起十几人的队伍。陈大哥告诉记者,这队伍从早到晚就没断过,“人多的时候,有人说排了40分钟才排上。”
进入秋冬以来,糖葫芦、糖炒栗子、烤红薯等“季节限定”小吃重新回到街头巷尾。像陈大哥的糖葫芦小摊,就是半月前刚搬出来的。“以前在商场地下一层,很多人都不知道,现在有了这个移动餐车,生意好多了。”他说。
最近记者走访注意到,不少大街小巷和居民生活区都出现了各色小吃摊的身影,下班路上带一个热腾腾的烤红薯揣进兜里,饭后遛弯时买一捧甜香四溢的糖炒栗子,成了市民冬日里的“小确幸”。香甜的烟火气弥散在街头巷尾,成为冬日里一抹温暖的风景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