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总体水平稳步推进、整体提升,各地区差距有所缩小。中国人民大学近日在第二届江山论坛上发布《中国式现代化指数报告2025》,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现代化5个维度,综合评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国式现代化水平连续5年领跑全国。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监测与评价中心主任、统计学院副院长李静萍介绍,团队评估了2020年至2024年的全国及各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基于测算和分析结果,从经济安全、民主政治、文化服务、民生保障、污染减排等方面对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报告显示,5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总指数从74.25提高到76.88,总体水平稳步提升。其中,经济和生态现代化指数接近80。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的现代化水平连续5年稳居前三,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天津市、重庆市稳居前十。“大部分地区现代化指数均有提高,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整体推进。”李静萍介绍,从指数的具体指标来看,我国在创新驱动下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依法治理下的政府效能不断提升,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获得感增强,社会均衡发展水平提升,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加速,生态环境日趋优美。

依据指数呈现出的特点,报告建议,筑牢经济安全基石,提升经济安全指数;推动文化服务下沉,提升文化参与指数;聚焦“一老一小”,构建充满韧性的民生保障体系;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公平与质量;发展银发经济,构建多元养老服务体系。

人民大学同期启动“中国式现代化大模型”重点工程,将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通用大语言模型为技术基座,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监测评价数据集和专属大模型,通过浏览、查询、统计分析、智能决策等交互功能,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可视化展示和专业分析平台。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