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第十届北京国际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及产品展览会(BJCEE)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开幕。本届展会以近百家企业的创新成果展示、多场高端论坛及系列互动活动,全景式勾勒出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与素质教育理念深化背景下,少儿教育生态向“技术驱动、实践深化、跨界融合、产业共生”演进的新蓝图。

AI赋  能个性化学习方案成为现实

展会的核心看点之一是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K12领域,想象力教育推出的第五代智能系统,该系统集成了以数据驱动的智能导学系统,并创新引入双AI答疑系统,为学生精准规划学习路径;抒述教育的“犀师数学”则通过标准化测评与训练体系,探索“去名师化”的自主学习路径。华煜丰科技的智能英语训练系统、圣才电子书的AI课程平台,以及焙趣成长将编程思维与食育结合的“KOBO美食奇遇记”,共同展示了AI在提升学习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及拓展素养教育边界方面的巨大潜力,标志着个性化学习正从理想变成现实。

实践育人 研学实践呈现精细化发展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少儿研学实践教育板块呈现出从“活动”到“课程”的精细化发展趋势。北京盛龙华艺以原创“龙生九子”IP构建了文化传承与商业价值并重的教育生态;鸥庭国际旅行社深度开发北京本地稀缺资源,打造沉浸式特色研学;鼓钟钦钦文化独创“壮游”研学理念以“怀抱壮志的远游”引导青少年在行走中探索世界、历练内心,实现全人成长;携程旅游则凭借其全球资源与标准化服务,为研学安全与品质保驾护航体系;虫二之旅秉持“无边界教育”理念,推动研学与更广阔领域的跨界融合等,把新时代的少儿研学引入多元化精细化发展轨道。“内容为王、体验至上”的少儿研学实践新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阅读创新  构建跨学科终身学习能力

阅读教育正经历形态与内容的深刻变革。第二书房引进展现生命全景的科普巨作《真实的大自然》,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北京天文馆打造“上知天文”一站式科普服务体系,让少儿的科普体验更加便捷;青岛作行教育的“小荷作文”与武汉小桔灯教育的“书香校园”解决方案,则分别从创意写作和系统阅读角度,为母语教育注入新活力,展现了阅读教育向跨学科、沉浸式发展的新动向。

思维训练 聚焦少儿创新能力培养

思维训练与STEAM教育的融合,直指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与实践能力。豌豆思维运用CPA教学法全面提升少儿思维能力;四色邦教育的“渡渡脑动力”以大量思维桌游实现抽象思维的游戏化启蒙。鲨鱼公园则强调“做中学”,通过科学实验让少儿深刻体验从创意到实物的创造过程,全面激发少儿的创新力。

英语学习 迈向语言与交流新平台

科技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让少儿英语教育板块呈现出方法创新与生态融合的鲜明特征。东方之星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提供幼儿园英语特色创建方案,让儿童能够在沉浸式的环境里轻松学习语言;想象力教育与李阳疯狂英语分别展示了AI技术赋能与品牌文化驱动的不同路径,为少儿学习英语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学习方式;高斗云、智学林等机构则在单词速记等细分领域持续创新,共同构建从启蒙到提升的多元化学习生态。

论坛活动  探索素质教育发展新未来

展会期间,多场高水平论坛将接连举办,汇聚业内权威专家,共同把脉素质教育发展趋势。"2025少儿创客教育交流会暨少儿校外教育品牌化发展交流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项华教授、STEAM教育专家马洪梅、第二书房创始人李岩等权威专家,围绕AI赋能科创教育、STEAM课程实践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校外教育机构提供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2025少儿研学与素质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研学旅行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张玉旺领衔,聚焦AI技术赋能、PBL课程实践等热点方向,分享研学与素质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陈鹤琴教育思想研讨会"特邀北京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柯小卫、理事长彭海蕾教授等专家,深入探讨"活教育"在当代的实践创新,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年会、焙趣成长"AI时代健康能力培养"专题论坛等活动,从多维度探讨素质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系列论坛交流活动以其专业议题、权威嘉宾和实用内容,为行业同仁提供高质量的交流平台。

展会现场特设的路演专区汇聚了众多创新企业的产品展示。华煜丰科技、鸥庭研学、冠军研学、智学林等企业轮番登场,通过产品演示、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示了涵盖AI教育、研学实践等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些路演活动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了直观了解行业最新动态的机会,有效促进了业界的交流与合作。

第10届北京国际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及产品展览会,不仅是一个产品与成果的展示窗口,更是一个融合了展览、学术、商业与观摩的立体化交流平台。它清晰地向业界昭示:一个以技术为引擎、以实践为路径、以融合为特征、以少儿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素质教育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展会将持续至11月15日。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