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第二十一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海外论坛在越南河内举行。本次大会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与越南南医协会联合主办,汇聚了全球多国专家学者,围绕络病理论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展开深入交流。

作为会议焦点成果之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通络药物芪苈强心胶囊凭借其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引发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代表性药物之一。

心衰防治形势严峻,中医药提供新路径

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事件链的终末阶段,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患者不仅面临高致残率与高死亡率的威胁,更承受着反复住院带来的沉重负担。数据显示,心力衰竭是中国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所有住院病例的20%,在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高达40%。更严峻的是,心衰患者年均住院次数达2.4次,凸显了当前临床治疗面临的困境与加强全程规范化管理的紧迫性。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会上作报告

会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作题为《络病学说代表方芪苈强心——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QUEST研究结果解读》的学术报告,指出基于络病理论研发的芪苈强心胶囊,由黄芪、附子、人参、桂枝等11味药材组成,具有“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多层次、多靶点治疗优势,该方剂与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的综合治疗理念高度契合,不仅能缓解疲劳乏力、胸闷喘促、下肢浮肿等症状,更能从病理机制上干预心衰进程,实现“标本兼治”。

证研究在世界顶刊发表,多靶点治疗优势显著

为深入探索芪苈强心胶囊延缓心衰进展、改善患者症状的机制,李新立教授团队利用动物模型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芪苈强心胶囊机制的基础研究。结果发现,可能通过陈皮、桂枝、丹参和红花四味药物的协同作用,发挥减轻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多重效应。

而“芪苈强心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研究)”作为一项里程碑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结果显示,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芪苈强心,可使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的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降低22%,其中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降低24%,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17%,开辟了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新途径。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为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填补了该领域的循证医学空白。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加速,推动海内外心衰防治

基于确切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芪苈强心胶囊不仅获得了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等20余部权威指南/共识/教材推荐,并成功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巴西、南非、加拿大等多个国家注册上市,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海内外应用”的跨越。

从理论创新到药物研发,从基础研究到临床验证,以芪苈强心胶囊为范例的络病理论创新转化成果,正逐步融入海内外医学体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