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红艳诱人的冰糖葫芦,是许多人心中温暖的童年记忆。咬一口,脆甜的糖衣与酸涩的山楂在口中交织,让人难以抗拒。然而,这份甜蜜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健康学问,它既可以是助消化的“开胃果”,也可能成为高糖的“热量弹”。
甜蜜的益处:
不止于解馋
冰糖葫芦的主要原料——山楂,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食物,其维生素C含量远高于苹果、梨等常见水果,不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抗氧化,还能促进身体对铁、钙和叶酸的吸收利用。同时,山楂富含的膳食纤维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
此外,山楂中的有机酸和解脂酶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分解脂肪,有效缓解因肉类摄入过多引起的腹胀和消化不良。不仅如此,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抑制肿瘤和炎症等积极作用。
隐藏的代价:
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
冰糖葫芦的糖衣主要成分是蔗糖,属于高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长期过量食用,容易导致总能量摄入超标,增加肥胖风险。蔗糖还是口腔中致龋菌最爱的“养料”,粘稠的糖液附着在牙齿表面,经细菌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引发蛀牙。
山楂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虽然有助于消化,但对胃酸过多者、胃炎、胃溃疡患者而言,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引起不适。尤其空腹食用时,山楂中的鞣酸易与胃酸结合,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反酸、胀气甚至胃疼。
科学享用指南:
如何健康吃糖葫芦?
我们无需将冰糖葫芦拒之门外,学会科学享用,才能在美味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关键在于控制“量”与“频”,将其视为偶尔解馋的零食,而非日常食品,避免一次摄入过多的糖分和酸性物质。
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既可避免空腹时对胃部的刺激,也能防止饭后立即食用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尽量不在晚上睡前食用。吃完后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或饮用少量白水,以减少糖分在牙齿表面的残留。
特殊人群需谨慎食用,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以及胃病患者。儿童应注意预防蛀牙,老年人因消化功能减弱,也应控制食用量。
“葫芦”与“福禄”谐音,冰糖葫芦不仅承载着文化与情感的甜蜜,也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在享受这份限定美味时,切记浅尝辄止,让它成为生活的点缀,而非健康的负担。
供稿:市疾控中心食卫所
来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