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画廊 > 京味儿秀

人物年画——三月天,来看想不到的那些“玩意儿”

2017-03-27 18:11 编辑:admin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从古至今,从年初到年尾,每到节令,总有些有趣的风俗,或充满美好祈愿;或充满传奇色彩……上一期,我们看过了上半年的,今天再看看下半年还有那些有趣的风俗……

【六月初六虫王节】

清代北京纸马《虫王之神》

清代北京纸马《虫王之神》刻绘的虫王之神刘猛将军是个文官形象,右立一个捧盒童子,四周除有鹿、鹤之外,也有蝎子、蜈蚣、蛇、蝗虫等毒物,寓意虫王之神刘猛将军能驱除各种害虫。类似的还有清代纸马《虫王之神》。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靠天吃饭的年代,虫害对农业危害严重。尤其是蝗虫危害最烈,人们御虫治蝗无术,只好求助神灵保佑。因此,旧时全国各地遍布八腊庙、虫王庙和刘猛将军庙,以祭祀专门驱除虫害、捍御灾荒的神灵虫王。

这位刘猛将军到底是谁,明清两代说法不一,但最有影响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民间以其为驱蝗神,名气和影响最大。刘锜曾率八字军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令金兵闻风丧胆。后受奸相秦桧排挤,被削夺军权,去当了地方官。他在任期间整顿田亩,治理水患,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大概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受到百姓爱戴的缘故——民间认为刘锜平生抗金卫国,赤胆忠心;死后又能捍灾御患,保佑百姓,所以尊奉他为驱蝗神加以祭祀。

俗传农历六月六,是民间的虫王节,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产丰收,每到这天,民间要祭祀虫王,举行抬虫王神像驱蝗、烧蝗等,借助刘猛将军神威来驱蝗的仪式和活动。这天晚上,人们结队鸣锣击鼓聚集到刘猛将军庙前,架木柴成井字形,举火焚烧,烟焰烛天,称为烧蝗,以为可以避蝗害。然后群持火炬,呼啸散去,反映出人们迫切的禳灾心情。清人顾禄《清嘉录》记载,苏州老百姓隆重祭祀刘猛将军,还要举行“烧青苗”仪式,抬神到场院祭祀,又献祭品,又奏音乐,祭礼十分隆重,表现了农家这种祭神求年丰的心态。

 

清代江苏南通神祃《蝗蝻将军》

 

【七夕夜祭祀魁星】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魁星点状元》

拜魁星在民间年画中多有表现,唐宋时皇宫大殿台阶正中石板上,雕刻有龙与鳌,按规定第一名进士即状元要单独站在鳌头之上向皇帝行礼,故称金榜题名中状元为独占鳌头,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魁星点状元》就是表现这一场景的年画,金榜题名全是得益于魁星相助。

世人认为魁星主掌文章气运,是读书士子的守护神。魁星的信仰源于星宿崇拜,为广义之五文昌之一。古人对北方聚成斗形的七星统称北斗,魁星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颗星,这四星为魁,其余三星为杓。《史记·天官书》说“魁为参首”,含有魁首、第一之意;而第一又是古今学子梦寐以求的目标,因此转而以星拟人托祀,将其形象具体化为金身鬼面,右足踏鱼鳌,左足踢北斗,右手执笔,左手拿金宝,形象取“魁星踢斗”而加以供奉。这是象征着圈点题名金榜的士子姓名,以寓应试获中,榜上有名。

七夕是一个古老富有诗意的节日,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女子乞巧,男子也不闲着,七月初七还有祭拜魁星爷的习俗。俗传七月七是魁星的生日,所以,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魁星,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大魁天下。

七夕晚上,读书士子置酒欢饮,称为魁星宴,还有魁星会,由塾师领着弟子向魁星设祭行礼,祭拜魁星,据说还要以一个狗头作为祭品。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仅次于孔子,于七夕更有拜魁星的风俗。拜魁星仪式也像女子乞巧一样在月光下举行,所以,在闽东一带村庄里居民,若是一家人丁旺盛宽敞的屋子,七夕这天晚上,天井里往往摆上拜织女、拜魁星二张香案,男女聚会一堂,又被分为两个面面相对不同性别的小天地,非常热闹有趣。

 

清代上海年画《拜魁星》

读书士子拜孔子、拜文昌帝君等神祇,更拜魁星,清代上海年画《拜魁星》描绘读书士子渴盼状元及第、独占鳌头,祈求魁星保佑高中状元,只因魁星的神助,朱笔点状元,读书士子得以独占鳌头。

清代北平人和纸店出品《魁星踢斗》

图中上方有三方长形印章,分别是“监临院关防”“监试道关防”“提调道关防”,紧接着是一首四言律句:“天枢炫彩,北极蜚英。宣扬圣化,翊赞鉴衡。掌司科甲,棘院炳灵。仰祈照格,启佑斯文。”点明了魁星的神职。下方是魁星的主画像,刻绘魁星右脚踩鳌头,象征中第,左脚踢起星斗,手握朱笔,形象灵动。

清代上海小校场年画《文星射斗》

描绘一鬼单足独立在鳌头之上,一手提斗,一手执笔,指向北斗七星。

河北武强年画《魁星点斗》

画面上题词“独占鳌头,金榜题名,青云得路,指日高升”点明了画意。

【秋冬之交玩虫鸟】

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喜叫哥哥》(又叫“瓜瓞绵长”)

描绘一女子倚在窗前看着庭院中四个娃娃玩鸟戏蝈蝈,地上有瓜瓞,寓意子孙繁衍,相继不绝,而“蝈蝈”谐音“哥哥”,是民俗多子的征兆,女人们多假“叫哥哥”的音义,寓意生男。慈爱的母亲和嬉戏的孩子以及连绵的瓜瓞,构成一幅极富象征意义的生活画面。

旧时的孩子玩的游戏种类不像今天的孩子游戏这般五花八门,那时的孩子喜欢养蝈蝈、戏蝈蝈。养蝈蝈要用一种叫作蝈蝈葫芦的容器,把蝈蝈放进去,再套上一个铁丝做的螺旋扩音器,盖上盖子。最后在外面套上毛线,把葫芦揣在怀里,聆听着蝈蝈清脆悦耳的叫声,别有一番情趣。

天津杨柳青年画《玩蝈蝈》

描绘一个娃娃背靠一棵大白菜,脚依偎一个红萝卜,跷着二郎腿,一手托举蝈蝈瓶,一手撑地。似乎葫芦开了盖,蝈蝈跑了出来,娃娃左捉右捉,蝈蝈跳到娃娃圆光的头顶,娃娃笑眯眯悠闲自得,故而又作“顶上圆光”,指天神上仙头顶上显现之光环,以示修养和法力不同于常人。

天津杨柳青年画《欢天喜地》

描绘四个娃娃或站或坐在逗鸟嬉戏,地上放着鸟笼,娃娃们或手指上方的鸟雀,或看着地上的鸟笼,表达的寓意就是“欢天喜地”。

清刊印设色本年画《仕女童子玩鸟图》

描绘了母子两人逗着八哥嬉戏,母子神态安详,怡然自乐。

相关推荐:【人物年画——三国时竟有人戏弄过曹操,您知道么?】

→→→→→ 【人物年画——这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 【人物年画——春分日,来听些有趣的风俗故事!】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

新视觉·新媒体

  • weibo北晚新视觉微博
  • mobile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 app北京晚报APP
  • weixin北晚新视觉微信
  • ys1新视觉影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