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只言片语:语言鄙视链

2017-06-02 17:02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这年头区分身份、地位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住什么小区,开什么车,吃什么餐厅,背什么包,穿什么鞋,用什么色号的口红,去哪家健身房,去什么地方出国游……都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成熟的鄙视链。现在,连语言和口音,也成了区分身份地位的一杆称。

作者:吾云


巴勒斯坦儿童在日落时分玩耍 来源:新华社

最近引发讨论的“中产阶级教育鄙视链”,始于一件小事。一位北京妈妈带着5岁的女儿在国贸玩,看到一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凑到女儿面前说:“我叫Lucy,你叫什么?”女儿回答:“我叫Eva。”于是两人顺利玩在了一起。而旁边另一个小男孩也想要加入,得知他没有英文名后,Lucy拉着Eva跑开了。
看到这里,读者和这位母亲同时意识到:“原来英文不仅是一项基本技能,更是孩子之间区分阶层的一大标准。”

这还真有学术依据。1966年,一位名叫拉波夫的语言学家在纽约进行了一次调查。他的团队调查了纽约市三家不同档次的百货商店,请在商场内随机抽取的调查对象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调查者问:“这家商场的女鞋部在几楼?”被调查人会在自然状态下回答:“第四层。(The fourth floor.)”拉波夫当然不是想了解到底有多少人知道女鞋部在几楼,而是想通过这个回答了解,r这个发音的保留情况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经过分析264个调查结果,拉波夫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说话保留r发音的纽约人中,富人比穷人多,白人比黑人多,女人比男人多,职位高的人比职位低的人多。

在拉波夫的调查之前,早已有人窥探到了语言是打开阶层大门的钥匙。196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窈窕淑女》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女主角是一位来自贫困但美丽的卖花女,操着一口伦敦东区口音(伦敦东区居民在社会地位、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上都与伦敦西区居民有很大差距),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和富翁皮克林上校打赌,要帮助卖花女改掉土气的口音。希金斯教授从一个个字母的发音抓起,终于让卖花女说得一口标准伦敦音,在社交场所迷倒众生、为人倾慕。灰姑娘换上水晶鞋就成了公主,卖花女改了口音就成了贵妇。

不仅口音具有分辨阶层的功能,外语水平也能起到鉴定作用。对于欧洲的精英来说,记录承载拉丁文化的拉丁语是欧洲文明之根,必须如同母语一样纯熟自如地运用,即使这门语言已经死了一千多年。在《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第一集中,七岁的孩子们已经展现出分化:平民的孩子们还在课堂上打打闹闹,而伦敦富人的孩子Andrew、Charles和John已经背起手来,在预备学校用拉丁语演唱澳大利亚名曲《跳华尔兹的玛蒂尔达》(Waltzing Matilda)。还有在一所颇有名望的寄宿学校上学的Bruce,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的动词变位,在他那个年纪,或许还不知道什么叫做love(爱),却已经知道拉丁语中amatis是you love(你爱)的意思。

英剧《是的,大臣》(Yes, minister)里,也充满了会说拉丁语的精英对不会说拉丁语的平民阶层的揶揄。在英国的官僚机构中,来自牛津、剑桥等名校毕业的精英自成一派,与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普通家庭后代隔绝开来。毕业于牛津的内阁秘书Arnold在一次日常对话中,自然而然地用拉丁语引用了维吉尔史诗中的一句话:“Timeo Danaos et dona ferentes.”(小心带着礼物的希腊人,来自“特洛伊木马”的典故。)然后又补充说:“这句话得帮大臣翻译成英文,因为他上的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欧洲人不只迷信拉丁语。17世纪,法国国力强盛,一呼百应,法语成了欧洲贵族的选择。一时间,从马德里到圣彼得堡,宫廷中充斥着小舌颤音。俄国贵族特别迷恋法语,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和高贵。用某篇小说的话所:“从前俄罗斯的贵族子弟法语说得跟俄语一样好。” 据说在俄国,年满18岁的贵族不会讲法语就不能结婚。像《战争与和平》这样描述俄国贵族生活的小说中,让读者难忘的除了老长一串的斯拉夫教名,就是纠缠在一起难舍难分的俄法夹杂对白。

别看英语现在的地位这么高,曾经的英国人也以说法语为荣。那是在诺曼征服之后,法语和法国贵族一起进入英吉利岛,英语成了平民、粗俗的语言。虽然随着文艺复兴的开展,英国人从莎士比亚那里重新认识到了英语的美妙,但是法语作为贵族语言的痕迹却写在了现代英语基因里:pig(猪)、lamb(羔羊)都是土生土长的英语词,而贵族们享用的pork(猪肉)、mutton(羊肉)却都来自法语。现在的英国国宴菜单,还是用法语书写的呢。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