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曝出消息,杨振宁表示自己的遗产已经分配完毕,妻子翁帆获得了一座别墅的使用权,杨振宁与前妻子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将获得现金资产。翁帆获得的是北京某高校专门给杨振宁建造的一座三层小别墅,并位于该高校附近,属于稀缺的高价值房产,但是这座别墅杨振宁只有居住权,产权还是归大学所有。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
奇怪的是,国内各大媒体均难得一致地对此事保持了较为严肃的报道角度,甚至连李敖也收起毒舌表示:“ 很正常,这是任何一个82岁男人的愿望。”
然而,人世间蜚短流长从未止息,甚至连严肃如路透社,也把这条消息放在了odd的分类之下。
odd在此处的意思,是奇闻轶事。自那时起,种种非议,至今未息。
“三四十年后,大家一定会认为这是罗曼史。”此后接受采访时,被要求定义自己与翁帆婚恋的杨振宁这么说,包括在央视《面对面》中面对镜头时。
细心的网友不难发现,这段在漫天的议论中一路走来的“老少配”婚姻,已经经营了11个年头。虽然两人年龄差距极大,并且没有生育子女,但是婚姻的基石却很稳固。
一直以来,诸如“翁帆怀孕”之类的消息隔三差五就会出现,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折射出外界对这段婚姻的担忧——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传宗接代,讲究养儿防老的社会,没有孩子对于婚姻似乎是个隐患。对此,杨振宁坦白表示:“翁帆应该和我一样,都长时间考虑过,但我们从来没有就此展开讨论,准确来说,这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讨论……我这样说,大家应该也可以理解吧。我想我们不宜要孩子,因为我一直在想,如果我不在了,翁帆一个人带着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那将是很困难的事。”翁帆则表示,“顺其自然吧”。
延伸阅读
杨振宁上直播谈长寿秘诀 对翁帆说想活一百岁
2017年5月12日讯,95岁的杨振宁上网络直播了。5月11日,当他和人民日报客户端主持人走在清华大学科学馆的楼道里时,杨振宁颇有兴致地尽地主之谊,他介绍道:“这个楼是1918年改建成的,现在99年了。”

杨振宁博士 来源:新华社
20世纪30年代,儿时的杨振宁经常来这栋楼找在此办公的父亲。他的父亲杨武之彼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
直播弹幕上,不停有网友兴奋地表示看到了闻名于世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杨振宁都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1957年,因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杨振宁和合作者李政道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而“杨振宁-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则被公认为杨振宁的“最高学术成就”。
作为20世纪科学大师,杨振宁已经走过近一世纪的时间跨度。20世纪末,受清华大学邀请,杨振宁回到中国,帮助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重回儿时的清华园,杨振宁说,对他特别的一点是,“我把很多年以前的感受,跟今天我所看到的事情,不可避免的是经常有个对比。而这里头酸甜苦辣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
每次走到清华园的旧体育馆附近,他就会想起,当时那里每年会召开北京市大学生体育运动会,人山人海,而包括他在内的清华园小孩就会组成啦啦队,给清华的运动员加油。
又比如,在那个电影还是新事物的年代,他会去清华的大礼堂观看每礼拜六晚上的电影。甚至,他如今还能回忆出看到的第一场电影是在1929年10月,尽管不记得了电影名字,但能说出电影的主要梗概,乃至具体的电影画面。
直播间里,有网友留言向杨振宁提问说,已经95岁的他在直播中看起来身体特别棒,思维敏捷,记忆力好,有什么秘诀?
杨振宁笑笑说“没有秘诀”,随之又条理清晰地列举可能的秘诀是什么。“我想秘诀是第一我基因很好。”杨振宁透露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有糖尿病,但母亲没有糖尿病的基因,所以他和兄弟姊妹四人免于糖尿病,身体都还可以。
“第二,我想我的经历也是很幸运的。在西南联大那时候虽然很清苦,但基本没有要饿肚子。后来到了美国,物质条件很好。”杨振宁说:“另外还有一个是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我在75岁时得了轻度的心肌梗塞,在美国做了心脏搭桥,做得很成功,现在又20年了,心脏还非常好。”
“所以我跟翁帆说,我准备活到100岁。”杨振宁说。
更多阅读
杨振宁放弃外籍转为中科院院士
2017年2月22日讯,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已依照《中国科学院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两位教授先后提出希望根据《中国科学院章程》规定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队伍。
因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主席团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目前人数为754位,外籍院士人数为78位。
杨振宁:“我的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
“95岁的杨振宁放弃外国国籍,回国效力”的消息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其中多数网友都是“拍手叫好”:“归来就好!当年燕昭王千金买马骨,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两名科学家!都有这气魄何愁人才不来?”
昨晚,杨振宁与姚期智通过清华大学发声。杨振宁表示,“我是1964年3月23日加入美国国籍的,当时做这个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1983年在一本书里我曾经说我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
他说,2015年4月1日他放弃了美国国籍,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而且,我知道很多美国朋友不会赞同我放弃美国国籍。”
“回归对我是什么感受?”杨振宁引用他与挚友熊秉明的对话解释:挚友曾问,“你的父亲虽已过去,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杨答,“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今天,我94岁了。很欣慰,多年来,为了帮助建造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友谊桥梁曾做过一些努力。没有这座桥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与安定”,杨振宁说。
姚期智:“能做回中国人,万分欣慰与骄傲”
姚期智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科学和量子信息科学研究,创建通讯复杂性和伪随机数生成计算理论;奠定现代密码学基础,在基于复杂性的密码学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贡献;解决线路复杂性、计算几何、数据结构及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开放性问题并建立全新典范;2000年获得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图灵奖。
姚期智表示:“我于2004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教职,回归祖国,在清华大学投入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划时代壮举。多年来,得以培养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此次感谢中科院特别立法,让我由外籍院士转为本国院士。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的欣慰与骄傲!”
来源:综合中国网 澎湃新闻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