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书评《转变参与》:经济学家的哲学思考

2018-03-09 17:00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迄今为止,上海人民出版社新版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前沿译丛”已出10种,最近新版的则是艾伯特·O.赫希曼《转变参与》。

作者:张弘


《转变参与》  艾伯特·赫希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转变参与》篇幅不大,仅有几万字,但它被誉为“简短的伟大著作”。本书关注的政治经济学问题是,在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什么人们有时会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而有时候却把更多时间用于私人事务?他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循环,而他的解释是因为失望——人们会对私人生活失望,同时也会对参与公共事务失望。

具体说,大量的市民受到各类召唤,参与集体行动时,引发这一行为的原因通常包括外敌入侵等严重的事件。当市民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在私人事务上时,往往遇到了经济改进的例外机会,或者因为遭遇经济困难,为此不得不集中精力找工作,保持就业并实现自己的目标。显然,本书引入了理性经济人的利害计算:风险越大,参与公共活动的几率就越小,当参

与公共事务所投入的事件和精力大于获得的收益时,人们很可能更注重私人事务。

在《转变参与》中,艾伯特·O.赫希曼将失望作为人类事务的驱动力。其基本观点为:与人们参与公共事务是因为希望其能够产生满足一样,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会产生失望和不满。那么,难道人们都不知道,经历失望和不满是人类永恒的命运吗?艾伯特·O.赫希曼提出了一个哲学家的命题:与动物相比,人类永不知足,从本质上永不满足,贪得无厌是他们的本性。据说,康德与俄国历史学家卡拉姆律谈话时提到,“给一个人他想要的东西,然而就在同时,他就会觉得这个东西什么都不是了。” 艾伯特·O.赫希曼判断:尽管充满失望的生活是令人伤心的,但没有任何失望的生活可能也是不可忍受的。因为失望是人类进行美好回想与渴望倾向的自然对应。

艾伯特·O.赫希曼的分析,不仅仅让人想起歌德笔下永不满足的浮士德。更重要的是,他所揭示的消费者失望的各种类型,已经在现代生活中屡见不鲜。耐用消费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总会发现缺乏某些功能或不够便利,或有些方面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这些商品起初带来的愉悦短时间内就会消失。无论汽车、冰箱、空调、电视都是如此。就服务而言,无论是在政府提供的教育、卫生等领域,还是商业、娱乐等方面,总会引发许多失望。如果通过税收对服务间接或直接征税,将直接引发失望程度的变化。

通过消费品积累追求幸福,终究会产生不同的失望和不满,这有利于比此前更积极地参与不同类型的公共和集体活动。但是,参与公共活动,同样会引发失望:愉悦行动的预期与实际经验之间,往往存在巨大的落差。在我看来,此即理想现实之间的距离。一件美事,可能需要参与者付出超乎想象的时间和精力。正因从事公共事务需要占用私人时间,参与者因此感觉时间成本昂贵。一旦参与者过度承担义务,付出太多时间精力,既可能会沉溺其中,又可能从公共生活中迅速撤退。毕竟,大多数人没有那么高尚,他们可能愿意为公共事务挤出自己的一小部分时间,但难以做到大公无私和长期的自我牺牲。当然,总有人只愿意搭便车,坐享其成。然而,真实的人性就是如此。

如果说,艾伯特·O·赫希曼发现了失望是人类事务重要的驱动力,那么,丹尼尔·W·布罗姆利则强调目的的重要性。他在《充分理由》中,以能动的实用主义分析经济制度,难怪他如此分析“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个甘肃省的农民,羊毛就是为了捉老鼠;一个上海豪华公寓的业主,养猫只是作为宠物或其他原因。那么,养猫这一行为背后的目的是什么?这取决于养猫的人是谁。艾伯特·O.赫希曼强调目的对所有人类行为的核心重要性,对目的的探求总是能对观察到的现象有提示意义。此外,他还提示:使用溯因法去推理;警惕自大的学科霸权;保持头脑清醒,记住经济学不是万能魔杖;认识到市场是一个嵌入在一个精致而由责任意识的法律体系内;确定信念的过程(认识过程)是一个达到人们共同分享的理解共识的主动性过程。他认为,大部分制度变迁发生的主要原因可以被认为是重新配置经济机会。新技术能推动制度变迁,不断变化的相对价格一定也会带来制度的变化。

相对而言,戈登·图洛克《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第二版)涉及的收入再分配、横向转移支付、福利、养老、教育、慈善等问题或许更受当下的美国人关注。前不久,比尔·盖茨等一批美国富豪,不同意特朗普给富人减税的措施,而是强调富人应该多缴税。就利害关系而言,比尔·盖茨、索罗斯等人此举等于是舍己为人,这明显不符合理性经济人假设。显然,他们看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弊病:如果贫富差距过大,相当一批人将失去购买力,这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危及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可以说,美国富人捐献财产,提倡富人多缴税,都有其自身的考量。戈登·图洛克虽然声称,《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第二版)有些论题不适合当前的状况,但他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角度,仍然不失为重要参考。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