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今日主打

周末跟我GO:寻找京城蕙质匠人 一心一意只为了手艺

2018-03-23 10:00 编辑:TF005 来源:北京晚报

2018年3月23日讯,工业化时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人争先恐后,脚步也变得纷乱。可是,不管这个世界再怎么嘈杂,他人再怎么怂恿,有一些人的内心始终都是宁静的。在她们的字典里,仿佛没有“快”这个字,她们的人生很慢,她们心无旁骛,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她们就这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自己的手艺来应对这个浮躁的社会。

我们此次聚焦了七位慢慢打磨自己技艺的女性。这些女性年纪大的接近七旬,年纪小的刚刚处在而立之年,不同年纪的她们因为坚守着一份手艺都有一颗安静的心,她们在这样一个嘈杂的世界里找到了内心的恬适,也实现了内心的尊重。诚如软陶艺术家赵春香所说,每一次制作软陶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做成一件作品,而是在做作品的时候,把自己的内心表现出来。在她的描述中,制作软陶要将喜悦的心和能量融入到作品里,那样的作品才是最棒的,才能打动自己并且打动每一个看到该作品的人。

当然,坚守自己的手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手工制作所需要的精细从而需要长时间的专注,这些手艺人自称是“一群把生命奉献给板凳的人”,她们长时间将自己的体悟与灵感灌注于作品当中。正因为此,她们的作品和流水线制作的工艺品相比多了一份灵魂。

在这次我们与这些女手艺人的对话中,我们发现她们不仅自己在坚守手艺,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她们以传承这份手艺。在她们看来,她们分享的不仅是手艺,更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人生乐趣。

感谢这些女手艺人,她们让处在工业制成品时代的我们能够回到过去那个纯真无瑕的时代,她们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精美而又有灵魂的作品,她们为我们守住了一个又一个情怀,她们教会大家如何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制作20年玲珑枕的马晓明教会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韧劲儿,从一开始做得让家人不满意到如今制作得精美至极,马晓明这位今年63岁的手艺人获得感满满,幸福感洋溢在脸上;

制作衍纸画的顾小玲教我们学会了融合,她将这门发源于西方的艺术融合了东方的文化,从而使艺术无国界,她的衍纸画融入了东方元素后备受西方人欢迎;

85后针绣师金鑫的针绣作品线条明艳,秀丽典雅,她教会了如今的人要耐心,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因为这样才能坐得住,才能出艺术精品;

把千年石窟壁画雕在葫芦上的马江红教我们学会了坚持,她30年来致力于学习葫芦雕刻艺术,为了学习这门手艺,她学习了油画、国画、唐卡、剪纸、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只为将葫芦雕刻做得精致再精致;

昌平南口镇擅长制作手工娃娃的“娃娃奶奶” 赵玉新教我们学会了分享,因为在她看来,美是有感染力的,也是能分享的。她先生看见她制作出的娃娃确实可爱后也被这种手工艺品所感染,也也加入了她的“手工阵营”。我们在她家看到的是老两口一起说说笑笑做手工的美好画面。因为此赵玉新全家曾在2012年荣获昌平区“幸福家庭的称号;我们在探访中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分享自己的手工技巧,赵玉新还成立注册了自己的工作室。

“京绣名家”于美英教我们学会了改变,原来的她十分低调,如今为了传承京绣这门手艺,她开展了免费教学,为此还贴钱买针线布料。她说,自己传承的不仅是手艺,还有老一代匠人们最闪光的品质,“一心一意,只为了手艺。”

感谢这些女手艺人,感谢这些蕙质兰心的巧匠们,感谢她们不仅能教我们手艺,也在制作艺术品的过程中教会了我们那些做人要有的品质……

详情请戳⇒【63岁马晓明一针一线缝制玲珑枕 慈禧太后为何对它情有独钟】

详情请戳⇒【赵春香平衡内心制作软陶 艺术品被北京奥组委选为礼品】

详情请戳⇒【顾小玲妙手制作中国风衍纸画 舶来品披上东方外衣受追捧】

详情请戳⇒【把千年石窟壁画雕在葫芦上 敦煌莫高窟在这里熠熠生辉】

详情请戳⇒【针绣师堆叠绣为国货添彩 用爱心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

详情请戳⇒【寻觅“藏在民间”的“京绣名家” 北京APEC会议被选为国礼】

详情请戳⇒【67岁赵玉新两年做56对民族娃娃 一针一线皆出自一双巧手】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于建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