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历史

北京辛寺胡同10号院曾是三进大杂院 广慈寺旧址在这里?

2018-04-10 17:36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如今辛寺胡同17号院小门及其旁边的建筑,正是当年10号院的广亮大门。

作者:项彬


辛寺胡同10号院曾经的大门,如今的17号院小门

在北京,有不少有着显赫身世的宅院,如今已踪影全无,有的甚至很难寻找到它的原始档案,成为一桩又一桩“无头案”,令人嘘唏不已。曾经的辛寺胡同10号院就是这样一座旧宅院。

当年的辛寺胡同旧门牌10号院,位于胡同东西向中段路北,与其他小院不同,它是个三进院的大宅子:走进广亮大门,迎面是砖砌大影壁,然后左转,就进入一进院。影壁后面的东院,有假山凉亭,假山下弯曲的玉叶河以及错落的怪石和青石搭建的板桥、拱门,还有小姐绣楼和前面出廊的大玻璃窗木板地书斋。临近北墙根一个僻静小院当中,老槐树荫凉蔽日,各种建筑和风物构成了幽静的花园景观。二进院,作为内宅,是此院的房产主:高姓家人自己及亲属居住。三进院里有家祠作为后罩楼,供奉着高家祖先的遗像与牌位。最北边,大院后门开在汪家胡同(现在的东四十三条)。

笔者之所以对这座宅院如此熟悉,缘于孩童时,在这里生活过。

辛寺胡同10号院原为高姓家族于民国初年筹款购得,1949年后,由著名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1896—1970,本姓王,因纪念丈夫刘湛恩,复姓刘王)创办的中华妇女节制会(中国最早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提倡节制生育的社会团体)迁到北京,将10号院的一部分院落作为会址。该会还创办了一所幼儿园,名为“儿童乐园”,它是1949年后北京第一家私立幼儿园。“儿童乐园”后并入中国青年报社,成为报社的幼儿园。1959年,笔者就进入这所幼儿园读书。辛寺胡同10号院的花园及戏园的东西两院是幼儿园的园址,院子的二进院东厢房、绣楼底层及书斋是寝室和活动室,假山、凉亭及玉叶河成为孩子们娱乐的天堂。后来,中国青年报社在这里设立了“少年之家”,笔者上小学后,每天放学后又回到辛寺胡同10号院。

如今这座院子已经面目全非,即便是仍然还挺立的二层小楼,也不是当年的小姐绣楼原物,唯有楼下枝繁叶茂的大槐树还未被伐去。

笔者在追寻它的前世踪影时,却陷入一片迷茫:房管部门没有任何它的原始资料;《北京胡同志》和《北京四合院志》在“辛寺胡同”词条中,未见它的任何记载;著于民国的《燕都丛考》中,“辛寺胡同”一栏,也没找到关于这座宅院的只言片语;清朝光绪年间修订的《顺天府志》,同样没有任何关于这座宅院的记录。在网上搜“中华妇女节制会”时看到资料称这所大院是清朝的一座王府,也有胡同里的老人说是“贝子府”。但在冯其利先生所著的《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也没“辛寺胡同有王府”的证据。根据《钦定大清会典》,辛寺胡同10号院其规制只能算“宅”而不是“府”。那么,这样一座前后跨两条胡同且带漂亮花园的三进大宅院,又是建于何时呢?

老街坊们知道,这条叫“辛寺”的胡同中,的确有一座“地藏庵”,它坐落在胡同西头,原来为19号,现在是35号。地藏庵已成为居民院,其残存的房屋墙壁遗迹还得以保留至今。

笔者在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中看到这样一条记载:“十二条新寺胡同,观音寺在南居贤坊,今名广慈。”光绪年《顺天府志》中,《京师志》十六《寺观》记载得就稍微详细些:“广慈寺本名观音寺,明天顺三年重建,乾隆元年,奉敕重修。”或许胡同是因有广慈寺,且寺院盖得比较晚,故得名“新寺”,至清宣统年间才改为“辛寺”。

辛寺胡同长仅仅337米、宽6米,《北京文物胜迹大全·东城区卷》中记载,辛寺胡同地藏庵中建筑规模最大的娘娘殿,也不过“面阔3间10.5米,进深6.2米”。如果乾隆年间奉敕重修广慈寺,应该不会是这么小的院落。由此可见,广慈寺和地藏庵并不是辛寺胡同里的同一处建筑,那么,当年的广慈寺就是这条胡同里为数不多的大规模建筑。

因此,笔者将“10号院”的目光与“广慈寺”原址重合起来:高家在民国初年建房时,看中了荒废的“广慈寺”旧址,不仅东西宽度很大,且南北横跨两条胡同,有足够的扩展空间。加之民国时无须遵从府宅的规制,一般人也可以建三进的四合院。当然,这都是笔者的猜测。

如今,辛寺胡同老10号院周边的一些小院还与这个大宅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10号院曾经的秀美,少有人再提及。

 

 

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