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套“声呐电子眼”正式启用 已抓拍违法鸣笛三万余笔
2018年4月19日讯,以前“眼观六路”的电子眼,现在开始“耳听八方”了。市交管局昨天发布消息,20套声呐电子眼已在北京正式投入使用,这些“声呐”可精准锁定乱鸣笛的车辆,同时由配套的电子眼拍摄画面,违法司机将面临100元的处罚。
甘南摄
现场
声呐准确定位
电子眼不会误拍
昨天下午三点,黄庄路口西北角,海淀医院南墙外,记者看到,安装在信号灯杆上的声呐紧挨着电子眼摄像头,路口周边区域全部可以覆盖。
据调试设备的技术人员介绍,声呐的覆盖范围很大,凡电子眼可拍摄到的区域都在声呐范围之内。据他介绍,声呐定位技术早已经非常成熟,只是以前不怎么用到交通管理当中。“这技术用在战场上,可以专门定位狙击手,狙击枪的枪声一响,它就能追踪溯源,准确地找到狙击手的位置,现在用来找那么大个的车子,没什么难度。”
据技术人员介绍,正是由于它准确的定位功能,司机不必担心前后左右的其他车辆乱鸣笛,而电子眼却误拍到自己。
解读
20余套声呐电子眼
抓拍违法鸣笛三万余笔
记者了解到,车辆的鸣笛声与指纹类似,每部车辆鸣笛频率均不相同,都有各自独特的音频。据交管局技术人员介绍,“我们人耳能识别各种声音,声呐电子眼也行。你在声呐底下大声喊叫、敲锣打鼓,它也不会理你,它只是专门识别车辆的鸣笛声。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把刹车声、引擎声、轮胎噪声等环境噪音的干扰全部排出掉,从嘈杂环境中准确提取喇叭声。”
当违法鸣笛车辆被“声呐电子眼”抓拍后,将立即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现场显示违法车辆号牌。交管部门会以非现场执法方式对违法鸣笛行为进行相应处罚。
去年6月,北京交管部门启动了机动车违法鸣笛抓拍设备建设工作,在协和医院西门安装了本市第一套违法鸣笛抓拍设备。目前,全市20套“声纳电子眼”违法鸣笛抓拍设备均已安装到位并正式投入使用。从今年1月至今, “声呐电子眼”累计抓拍违法鸣笛三万余笔。
从2007年4月15日起,北京五环路(含)以内道路,昼夜禁止机动车禁止鸣喇叭。同时,根据《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九十一条十四项的规定:“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鸣喇叭的,处100元罚款不计分。”
北京交管部门今后还将逐步拓展此类设备的应用,重点在市区人员流量密集区域、学校、医院周边等地安装此类设备。在相关区域机动车违法鸣笛将面临100元罚款处罚。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安然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