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文化

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古建筑维修保护正式开工

2018-09-03 15:15 编辑:TF003 来源:北京晚报

今天下午,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修缮正式开工。

资料图 工作人员对养心殿内的一把椅子进行装箱前除尘处理(与本文内容无关) 新华社记者王婧嫱摄

自此,在经过两年多的文物记录、撤陈,文物残损病害的修复,古建筑勘察测绘、匠人培训选拔等工作后,养心殿正式进入古建筑研究性保护修缮工作的实施阶段。本次修缮范围占地面积约7707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40平方米。根据养心殿区域现状和保护计划,修缮内容包括遵义门内的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3座文物建筑及其附属的琉璃门、木照壁等。

此次修缮,故宫博物院将始终坚持“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信息”、“不改变古建筑的文物原状”、“在修缮过程中进行古建筑传统修缮技艺传承”的三大原则。将研究精神贯穿始终,专家指导贯穿始终,人才培养贯穿始终。在施工方的选择上,故宫博物院未使用一般建设工程招投标的形式,而是通过竞争性磋商,选择了北京国文琰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修缮过程中,所有工人均经过严格培训后上岗,并择优聘用经过故宫博物院培训的优秀工匠参与修缮工作和技艺传承,以保证修缮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修缮过程中,将对养心殿各类古建筑,包括文物建筑、影壁、墙、门、院落地面与排水系统的空间特征、材料、结构、构造、历史文献、营造技艺进行完整记录、系统研究和科学修复;将通过专业的古建筑修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使修缮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科学真实地揭示古建筑历史信息,并严格以历史信息为修缮依据,对建筑进行病害去除和结构加固;建立优秀工匠档案,弥补古建筑修缮、管理人才的缺失和传承断档问题;利用古老技艺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增强古建筑的预防性保护;对修缮过程进行全方位、科学的记录,为后续研究和今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真实、详细的历史资料。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项目目标是既要减少对古建筑不必要的扰动,又要保持该建筑完整和健康的状态;既要满足对外开放的要求,又要使建筑的历史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故宫博物院力求通过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尝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管理与技艺传承之路,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提供典型范例。

在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修缮开工之际,故宫永寿宫举办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展》,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展示,回馈社会关注,接受社会监督,并宣传古建筑研究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此次展览特殊之处,是集中展示了两年来故宫博物院对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所做的工作。展览分为学术先行、格物笃行、护宝延年、修葺有道、勘察设计、精“艺”求精、数字展示等部分,通过展示研究阶段的内容和阶段性成果,述说故宫人对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所做的思考和实践。展览内容涉及养心殿研究的古建筑勘察、宫廷文化研究、文物科技修复及藏品研究等多方面,由故宫博物院7个相关部处,百余位科研人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组成。

链接:养心殿历史沿革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十六年六月。万历二十二年曾修葺养心殿(文秉《定陵注略》)。

清初沿用明代养心殿,顺治朝曾做为皇帝的寝宫之一。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因患天花崩于养心殿。康熙朝以后,养心殿的功能有了变化,康熙初年于此设养心殿造办处,康熙三十年造办处始迁往慈宁宫南面之茶饭房,康熙四十七年全部迁出。除此之外,据《康熙时期的养心殿》一文,养心殿还曾作为皇帝日常学习、接见臣工的场所,御膳房曾设于此处。康熙五十六年曾对养心殿进行修缮。自雍正元年,养心殿成为了皇帝的寝宫和日常理政的中心。养心殿更取代内廷乾清宫的地位,成为清代宫廷政治活动的中心,见证了清代历次内政外交、帝王崩逝、权利易主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清朝满汉合一的政治心脏。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乐琪

编辑:TF003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