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李敬泽《会饮记》充满奇思妙想冷幽默 毕飞宇称与之聊文学最开心

2018-09-28 10:16 编辑:TF2018 来源:北京晚报

头一次见到李敬泽这个名字是几年前,主持人介绍他的头衔是“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他是严肃出场的。很快第二回见到李敬泽是在毕飞宇的新书发布会上,毕飞宇说,他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拉着李敬泽整夜整夜地聊文学,李敬泽是他的知己。那时我想,能彻夜聊文学,得是多么浪漫啊。

作者:陈梦溪


《会饮记》   李敬泽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之后很多次的阅读活动李敬泽作为嘉宾发言,不管聊什么类型的文学,他总能说句几句让全场大笑、拍手称赞的话,而他在说这些话时,总是用一种不慌不忙、不急不慢的语气,云淡风轻地想到哪说到哪,仿佛不经意间看透了事物的本质。后来看了他的《青鸟故事集》和其他一些评论的文章,我想,他并不是漫不经心的,他是个充满了奇思妙想与冷幽默的观察者。

最新随笔集《会饮记》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了奇思妙想与冷幽默的书。字面上说,会饮就是聚会而饮,可饮茶可饮酒可饮水,也可以如梁任公般“饮冰”。实际上,“会饮”出于柏拉图对话《会饮篇》,说的是苏格拉底和一帮雅典大爷喝了酒泡了澡,谈天说地,探讨人生和真理。《会饮记》收录了李敬泽近年来在《十月》杂志专栏刊登的系列随笔,是这位“新锐作家”继《青鸟故事集》《咏而归》之后的又一力作。李敬泽用亲历者的眼光,从历史的深邃中观照当代文学的现场,拾起落满灰尘的书籍,在缝隙中劈开思想的天地,编织出属于作者自己的文化和心灵地图。

李敬泽在《会饮记》中写这些年被文化记者们采访时问到的或严肃或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从“你怎么看待网络文学”到“你觉得小说正在没落吗”,从“杨绛先生去世你有什么感想”到“你对贾平凹《极花》人贩子直男癌有什么意见”。可惜他从来不是个想老老实实回答问题的人,他总想跳出来说些有趣的,但有趣的东西记者又无法交差。记者问他,你怎么看待非虚构?他答,我们为什么不谈虚构?他在《银肺》一篇中写,在一些采访中,自己最后还是像个顽皮的孩子收了心那样,决定做一个配合的被采访者,因为觉得记者“只不过是想要完成今天的采访任务”。想想也是,有多少场合又能真的随心所欲地聊文学,只谈想谈的,不写命题作文呢?

李敬泽经常被请到各个场合演讲,他在书中写自己在演讲前发现这是个严肃的场合,就从包里翻出一张纸,拿着纸走上台显得认真些,实际上纸上只写了几个数字,那是他随手记下的单位预算。他喜欢和所有人开玩笑,打开纸,念“今天这个场合很庄重,所以,写了个稿子”。他像一个观众那样跳到台下,看着台上致辞的自己,说的都是些“说了等于没说的话”。

作家格非笑称一直对敬泽的《会饮记》充满好奇,他的好奇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敬泽有什么样的话要跟我们说,另一个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读完书后,让格非较为关注的是书中使用的一个称谓——“他”。格非表示,李敬泽把一个很容易高度自我化的“我”改写成相对比较冷静的“他”,这个“他”也是 “我”作为叙述者可以关注和思考的对象,所以这本书不是说“我”要传达某种观念,而是对传达观念进行思考,它是一个关于思考的思考,或者说是一个关于写作的写作,这样的意识在今天极其重要,如果没有,我们的写作很有可能会沦为陈词滥调,敬泽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探索,也提供了非常多的对于生活、思想、思想史、历史复杂的思考。

李敬泽坦言,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想,我们作为现代人,如果有世界观的话,这个所谓的世界观是怎么形成的,或者说它是怎么获得一个形状的。书中的那个“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会饮记》写了“他”是如何在忙忙碌碌、狼狈不堪的生活中被看着,同时自己也在想着。李敬泽说,我希望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一切,给它一个形状,或者是一个大致的轮廓,让它看上去像个世界观的样子,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做这么一件事,是在推敲自己,实际上也推敲一下我们的这个世界。

(原标题:关于文学的奇思妙想与冷幽默)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