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书乡

时间也可以伸展和压缩?看看苏轼笔下的老者们怎么说

2018-10-12 13:00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古时有女仙名曰麻姑,时常往来于东海仙岛蓬莱,自称“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沧海变为桑田,何啻千万年才得一见,而麻姑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却已见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而且她还看到东海“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

盛文强


乾隆海屋添筹盘

这则收录于《太平广记》里的轶事,神话人物自夸神通,往往要设定一种区别于世俗的时间维度,在神仙世界里,几万年只不过弹指一瞬,这便与人间的时间设定拉开了距离。这种方式也常见于方士之言,比如汉武帝时的李少君,常常隐瞒自己的年龄和籍贯,在一次宴会上,李少君和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相谈甚欢,他自称曾经和老人的祖父是好友,所言皆中,同时,他还言中了汉武帝的铜器是齐桓公时期的,也是他当年在桓公时所亲见。后来李少君去世,汉武帝仍相信他的话,认为他只是羽化登仙而已。

后世的神话也多沾染了方士的语气,神仙俨然四维生物,所掌握的时间趋近于无限,成为惊世骇俗的密钥。麻姑见东海三度变为桑田,后来演绎为“麻姑献寿”的典故,麻姑这位女仙在某种意义上与寿星的职能有了重叠。

麻姑所经历的时间可谓浩大,且难以计量,后来又有了新的故事,使时间感变得更加宏大。苏轼《东坡志林》中写道,有三位老者相遇,提及年龄,其中一个老者说:“吾年不可记,但忆少年时与盘古有旧”,也即是说他少年时曾与开天辟地的盘古是朋友,另一个老者说:“吾所食蟠桃,弃其核于昆仑山下,今已与昆山齐矣”,他所吃的桃核,已经和昆仑山一样高,还有一个老者说:“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来吾筹已满十间屋。”这就是所谓的“海屋添筹”,每次海水变为桑田,就用一块竹片做记号,这位老者所囤积的竹片已经装满十间屋子,不可计量的时间也在十屋竹片的惊人体积中收获了动人心魄的浩荡感,这应该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终极想象。相比之下,麻姑虽经历三次沧海桑田,在这位老者面前却也只能算是小姑娘了。

也不知这三个老者是神仙中人,还是牛皮大王,海屋添筹的典故就此留了下来,后来发展为祝寿的吉语,明代李开先的《宝剑记》中提到:“欣逢日吉时良,海屋添筹,南山寿祝无疆”,海屋添筹即是当时祝寿的吉祥话。

海屋添筹还衍生出一系列吉祥纹样,多出现在刺绣、瓷器及雕塑中,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其图案多为底部波浪,象征海面,在海面上漂浮着一座房屋,是所谓的“海屋”,通常描绘为亭子的形式,有仙鹤从海上飞来,口中衔着竹片,投放到海屋中,代表着东海又一度变为桑田。有些图像还标出三位老者坐而论道,是对《东坡志林》中的三位老者的再现,他们在山峦之间出现,抬手指点着海上的波浪,有超然出世的气概。

海屋是计量时间的场所,也是时间之外的存在,它历经无数岁月而不曾倾圮。显然,海屋的日常运转有着自己的时空维度,仿佛是宇宙秩序的裁判者,默默看着沧海桑田的剧变在瞬息之间的闪烁,在海屋中往外看去,时间是加速运转的,而在海屋之外朝内看,时间却是黏稠而又缓慢的,飞进海屋之中的仙鹤也在空中悬停不动,它口中衔的竹片也迟迟未能落下。

应该说,海屋添筹是古人对日常的时间观念的超越,是一种全新的时间哲学,时间在这里可以伸展和压缩。海屋的主人是时间的守护者,也有人认为海屋的主人是天外来客,海屋是隐秘的飞行器,当它加速运转之际,时间的绵密和久远在海屋中不值一提。

 

(原标题:沧海桑田与海屋添筹)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17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