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观点

“儿童友好社区”该啥样?北京胡同社区规划尝试引入小学生奇思妙想

2019-06-17 14:49 编辑:TF010 来源:北京晚报

街心花园如何改造、街头小品设计成啥样……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街区规划设计的工作都是政府部门的事儿,但现在东城、海淀等区的小学生也加入到了街区更新设计当中。学校门口设置家长休息区、增加小书柜……这些小设想五花八门,让专业设计师眼前一亮,经过街区责任规划师的指导,部分方案已被采纳,即将动工。而这种将孩子的设想和需要融入街区规划设计的“儿童友好社区”也将很快现身北京街头。

方案:太阳能休憩亭

学生: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

进度:下月开工10月亮相

再过半个月,北京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门口就要开启一场为期3个月的改造施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改造,而是由小学生全程参与设计的。到了今年10月1日,全校师生和周边的社区居民将共同见证孩子们的设计如何从图纸变为现实。

从去年开始,海淀区试点开展街区责任规划师项目,紫竹院街道被列入首批试点单位。“我们当时设想,能不能让社区里的小公民也参与进来。”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战欧告诉记者,正巧去年11月北京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门前的一块千余平方米的地块完成了拆违整治,于是街道将这里当成“试验田”,请学校的孩子们当一回小规划师,参与设计。

紫竹院街道请来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老师以及中青社区青年汇的社工,与北京海淀实验小学苏州街校区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李西南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主任建筑师,也是紫竹院街道的街区责任规划师,“作为专业的设计师,我们会考虑项目的技术可控、成本、进度等问题,但我们完全不了解孩子,不知道他们想出来的东西会是什么样,反正就是一肚子担心。”结果,这个从没跟小学生合作过的专业设计师在第一次收到学生作业的时候,就把之前的顾虑打消了一大半儿。

当时,学校对4至6年级的200多名同学进行了宣讲和动员,最终收上来的作品居然达到了160多幅。“没想到孩子们这么积极。”李西南倍感欣慰。但这么多作品怎么选?中青院社工系副主任侯欣提议,组成10个左右孩子的小规划班。经街道最终讨论,决定留下16个孩子。这16个孩子有的作品优秀,有的则是住在社区周边,街道希望孩子能带动家长了解社区改造。小团队建好了,在老师和专业设计师带领下,孩子们又到学校门口仔细考察了一番。“这回就知道什么能动,什么不能动,比如电线杆就得保留,城市小品的摆放不能影响安全等等。”

完成考察之后,学生们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李西南发现,孩子们的想法跟之前相比,变得更接地气了。有的同学一开始设计了健身器材,但考察完之后,他会考虑健身器材上方会不会遭遇高空抛物;有的同学一开始想在校门口设计一个3D立体画,但考察完之后,他意识到这虽然很酷炫,但可能会吓到过往行人,最后就放弃了。

经过了三四轮设计图纸的修改,又整合了学生多方意见,这个小团队最终敲定了设计方案。记者了解到,学校门口区域内将重新铺装彩色路面,整修立体绿化,这里将成为可供学生上下学接送及社区居民休息活动的场地,增建太阳能休憩亭,白天收集太阳能,晚上可作为照明。7月份该地块的改造工程即将开工建设,3个月后将完工亮相。、

方案:自动售卖机

学生:北外附小魏公村校区

进度:设计方案仍在磨合中

北外附小魏公村校区门前有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带状小花园,虽然花园里种植着绿草和灌木,却因为绿地的外围被栏杆围住,行人无法进入,成了一片只能看不能用的地块。这块绿地所在的区域,正是紫竹院街道今年计划开展的魏公街国际时尚文化街区改造提升项目范围之一。于是,紫竹院街道将该地块拿出,邀请北外附小魏公村校区的学生们共同完成这块绿地的改造提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紫竹院街道“1+1+N”新型工作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1”是街区责任规划师,第二个“1”是高校合伙人,在这个项目当中,除了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主任建筑师李西南、清华大学高校合伙人唐燕,还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青社区青年汇的老师、学生和社工加入,配合小学生共同完成规划。

唐燕老师告诉记者,项目启动之初,学校500多名小学生热情投稿,最终确定了16名小学生带着作品进入核心团队。“一开始,孩子们的思维特别发散,就这么一个细长条的绿地,有的要建山水园林,有的要用上一踩就发光的高科技地面,很多设想特别可爱和超前,但是都不太实际。”唐燕说,毕竟这是一个要落地的项目,还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专业能力。于是,老师们带着这些小规划师走出校门,分别进行了一次动态采访和一次静态观察。动态采访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和周边社区居民、路人、店铺经营者等人群进行访谈;静态观察的时候则只是用眼睛看,用脚丈量,用纸笔记录。

完成实地考察之后,学生们回到课堂,开始了一场头脑风暴,将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变成需求意愿清单,列出他们认为这个地块需要的功能。有的孩子想把这里变成家长接送等候区,有的希望在这里增加自动售卖机,有的希望能设置几个小书柜,甚至有的孩子还细心地设计了挡雨棚。在这次头脑风暴之后,孩子们对于地块的用途更加清晰了。

老师们又把孩子们带回校门口,教他们用专业的红外线测绘仪丈量树坑的面积、板凳的高矮、树木间距等等。“这样他们就会对尺寸有一个精准的概念,在绘画的时候就不会想当然地画了。”唐燕说,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们还把孩子们的绘画在计算机中建了模型,孩子们看着自己设计的平面图在电脑里变成了立体模样,都兴奋得不得了。

紫竹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战欧说,每周学生们都会开展两次课外活动,每次进行两个小时,经过近两个月努力,目前设计方案已经整合成为了两个方案,正在进行最后的打磨,近期将在多方投票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深化,最终方案计划于今年10月完成改造。

方案:欢乐弹椅

学生:东城区史家小学

进度:方案仍在考量中

孩子们理想中的胡同和社区是什么样子?最近,规划师们走进东城史家小学,请孩子们设计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家园,并考虑在未来对史家胡同和周边社区改造中,加入孩子们的想法。

来自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们将史家小学21个孩子分组,首先向孩子们讲解了什么是社区规划,然后带着孩子们到胡同中实地进行踏勘。随后,让孩子们在一块块手绢大小的泡沫板上,用彩纸、毛根、纸黏土等材料打造自己理想中的社区到底什么样。

一次,在对胡同进行实地踏勘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胡同口的一个木头椅子,便挨个儿在椅子上坐了一下。很快,孩子们给出了结论:这个椅子不舒服,“太高了”。设计师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对于小学孩子的身高来说,胡同口设置的椅子的确有些太高了,是为成年人设计的尺寸和高度。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提出了意见,应该设计一种弹簧椅子,可以根据人的身高来调整高度,不同身高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舒服的高度。于是,在王禹晴同学的设计稿中,就出现了“欢乐弹椅”这一满是童真的设计。

不仅如此,王禹晴同学所在的设计组专门将一块空地设计成了宠物乐园,可供居民和宠物在乐园中玩耍,并在乐园中贴心地设计了狗狗厕所和宠物玩具。还有的同学负责社区中一处停车场及周边的设计。记者在他们的设计中看到,被泡沫板撑起的二层空间上增设了喷泉,纸黏土捏成的兔子和小猫居住在特别开辟出的动物角内,破旧的三轮车被改造成了美化环境的花篮,而墙面上则增加了可供娱乐的攀岩设施。

“从孩子们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可以看出,孩子们理想中的社区,需要有绿地、花园、游乐设施,需要有可供亲水的水池或是喷泉,甚至需要给小动物们留出充足的空间。孩子们关注到的问题,成年人可能很多都没有考虑到。”来自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姚雨萌表示,下一步,会考虑将“儿童友好社区”的理念融入到未来史家社区的规划设计中。

打造“儿童友好社区”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给予了规划师们无限的灵感和帮助。据悉,目前在东城、海淀区一些街道,城市设计师们开始尝试让孩子们参与社区设计,提出了“儿童友好社区”的概念,并且希望在未来社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将“儿童友好社区”的理念融入其中。

对于“儿童友好社区”来说,首先要具备适度安全的特点。为此,在“儿童友好社区”的设计图中,规划师们在社区内把人行道与车行道互相分开,可以让孩子们生活的社区更加安全。此外,社区内的道路应当平整防滑,没有很大的高差和连续的台阶,让孩子可以自由骑车或是玩滑板等。

舒适是“儿童友好社区”需要具备的另一大特点。为此,设计图中,特别规划了无遮挡看护区,利用半封闭的围挡、围栏或是绿植,形成天然的屏障,中间的空地可供孩子自由安全玩耍,而通过屏障之间的间隔,家长则可以在不远处随时观察到孩子的动向。

考虑到增加儿童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规划师们在社区活动场地内设置了一些能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耍的亲子胡同游戏设施,可供儿童锻炼平衡感、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的互动场地,还增设了沙坑和亲水空间等自然游戏场。

 

 

来源:北京晚报  叶晓彦 张楠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