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新闻 > 娱乐

《北平无战事》人物谱:廖凡饰演梁经纶下足功夫

2014-10-20 11:29 编辑:TF003 来源:网络

2014年10月20日讯,在《北平无战事》中,廖凡饰演的梁经纶是最矛盾、最复杂的角色,他表面上是学贯中西的精英学者,暗地里是中共地下党,而他真正的身份是“一手坚决反腐,一手坚决反共”的铁血救国会的核心成员。在廖凡看来,梁经纶虽然复杂多面,但这个人物绝对不是一个反派,他身上没有反派人物的特质,只不过是一个持不同政见者,他非常具有智慧,却因为选择的道路将自己的理想引入失败的境地,他的理想没有实现,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这样的角色和本剧中其他角色一样,都不常见。

 

廖凡饰梁经纶1_调整大小

 

编剧刘和平曾说,新中国建立后因为政治原因,对于国民党的评价往往是一边倒。而《北平无战事》触动的正是两岸相隔多年的那一堵墙,创作者不再带有偏见地客观述说那段历史,是这部戏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廖凡觉得在处理这部戏的格局上,刘和平体现了一个“人”字,就是无论主要角色,还是配角,刘和平都把他们写得丰富、饱满,淋漓尽致地表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剧中,蒋经国评价梁经纶“才大心细,明善诚身”,引用了朱熹对儒家修身的最高评价。廖凡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梁经纶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爱国者,他为了自己的爱国理可以放弃爱情,他身上具有“士”的特点,也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坚持理想的特质。理想主义者不安于现状,不愿随波逐流,往往是边缘化的非主流群体,选择了理想主义其实就是选择了孤独上路,面对绝望。

在《北平无战事》里,梁经纶是一个可与方孟敖比肩的人,两人都是真正无私的人,都具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气质。只不过,梁经纶是一个“选择了无法再选择”的人物,他无法决绝现实,只能屈从于现实,被时代绑架。“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正是这个人物的内心写照。

剧本本身为梁经纶这个人物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空间,但同时也为创作这个人物制造了难度。这样一个“士”,一个典型的“民国知识分子”,对廖凡来说是颠覆性的挑战。在表演上,廖凡为梁经纶设计了很多细节来体现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他查找老照片,研究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穿衣打扮,去了解那个年代的时代脉络。

开拍之前,廖凡曾因为梁经纶是不是要带眼镜和孔笙导演争论了很久,他觉得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眼神很特别,最终梁经纶的眼神就是廖凡仔细琢磨设计完成的,他认为长时间阅读的人,眼神是放空的,也大不可能炯炯有神。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会让人处于虚脱状态,所以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眼神既敏锐又空灵。“我特别观察了这类读书人的眼睛,就是这样,好像读书很多的人都有这种感觉,眼神飘忽空灵,沉默着思考着什么。”

戴眼镜,穿长衫,举止斯文,这些外部设置还好入手,而人物内心世界的建立是最难的,也是最值得玩味的。初读剧本时,廖凡总感觉梁经纶这个人物琢磨不定,无从下手。梁经纶长期受困于双重身份之间,信仰和理想变得虚无缥缈,然而再虚无飘渺的人物,也需要有灵魂。“好在刘和平老师几乎拍摄期间全程驻组,我时常去劳烦他,替我答疑解惑。在跟刘和平老师以及孔笙导演多次讨论后,尽可能让梁经纶真实起来。”

因为剧本很有文学性,台词里也有很多引经据典的掌故,而诗词又是梁经纶表达情感的惟一出口,所以开拍前廖凡会去查这些成语、掌故的深层意思,去了解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说话的潜台词。“还有,就是听了很多古典音乐。说到古典音乐,其实跟这个角色没什么联系,就是觉得该去听一听,感受一下古典的艺术。我以前从来不听这种类型的音乐,后来听了,感觉很好,感到古典乐中的悲伤和喜悦,还有宏大的叙事,这种艺术直觉和我演的这个角色有灵魂上的共鸣。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能帮助我更深入了解这个角色。”

和老艺术家们对戏,让廖凡收获了不少。“和我演对手戏比较多的是王庆祥老师,他是一个表演艺术家,戏外和我聊得最多的就是历史。拍戏现场,与焦晃老师交流甚多,听他聊人物,谈戏剧,天南海北,受益颇丰。编剧刘和平老师和我们也聊历史上有趣的故事,感觉和这些艺术家一起拍戏,就是一次上课、学习的过程。”

廖凡评价《北平无战事》是一部不媚俗、有情怀的历史剧,它的热播让人能够感受到市场其实是可以容纳这种严肃作品的。对于部分观众的不同感受,廖凡觉得每一部文艺作品带给每一个观众的感受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影视作品尤是如此,好比品菜,有的人喜欢酸甜口、有的人喜欢咸辣口、有的人爱吃快餐,都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演员来说,戏演完了,其实和自己的关系就不那么大了,剩下得要交给观众去评价。”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邱伟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