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人文 > 人文

眼睛是会骗人,因为有这个盲区,眼见未必为实

2020-06-06 17:21 编辑:TF017 来源:北京晚报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耳闻为虚”,其实“眼见未必为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有趣的视错觉。

李峥嵘


资料图(图文无关)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视觉是人体重要的信息收集系统,通常认为人们80%的外部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心理学家甚至发现,人们在观察陌生人的脸100毫秒(一毫秒是一秒的1‰),就会对对方是否值得信任下了判断。

但是,眼睛是会骗人的。战国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文章《两小儿辩日》里,写了孔子遇到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远近的问题。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因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难道不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故事里的孔子也无法解释太阳早晚大小不同的问题。今天的科学家告诉我们,无论是早上还是中午,太阳都是一样大的。人们觉得太阳早上大中午小,这是一种典型的视觉错误。早晨和傍晚太阳光折射明显,中午直射比较多,因此早晨和傍晚看起来太阳比较大。另外,早晨太阳刚升起,地面的背景比较暗,在暗背景上目标会显得大一些,加上人们观看太阳会在无意识中以树木、建筑为参照物,太阳就更显得大,但是到了中午太阳悬挂高空,以空旷的天空为背景,没有其他参照物,太阳就显得小了。

视觉是物体发射或者反射出来的光被人眼的水晶体呈现在视网膜上,使感光细胞感光,再由视神经把信息传递到了大脑皮层,经过信息加工处理后形成。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经过了大脑的加工,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判断,加上不同光线、社会文化、心理作用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就有可能产生与事实不相符的错觉。

社交网络上曾经为一条裙子的颜色到底是白金条纹还是蓝黑条纹吵得不可开交。人眼演化得适合在日光下看清东西,但是日光的颜色会变化,大脑会根据日光矫正这种色差,如果你的大脑认为光源是蓝色,就会忽视蓝色的部分,看到白色和金色;而如果忽视金色的部分,则看到蓝色和黑色。

很多商业设计巧妙运用了视错觉。日本一家咖啡馆的老板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调配了4杯浓度相同的咖啡,但是装咖啡的杯子分别是红色、咖啡色、黄色和青色。试喝过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使用红色杯子调的咖啡太浓了,认为使用青色杯子的味道最淡。从此这家咖啡厅就全部采用红色杯子盛咖啡,利用视错觉节约了成本,还让顾客感觉更满意。

视错觉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光洁的桌子搭配粗糙的地板,会让桌子显得更加光洁。再比如,小的空间(电梯间、小餐厅、卫生间)利用镜子来扩大空间感。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就特别善于利用圆点、灯光和镜子创造出一个无境的空间,当人们走入其中欣赏时,会有种迷失在宇宙中的错觉。

荷兰的错觉艺术家埃舍尔借助数学悖论创造出一个不可能的世界,比如,版画《瀑布》中,倾泻而下又逆流而上的无限循环的瀑布。近年来最受欢迎的手机游戏之一《纪念碑谷》也是利用空间错觉感创造了一个迷宫世界,有很多关卡是向埃舍尔的经典作品致敬,比如颠倒上下的楼梯,你往下走却又回到了楼梯上。电影《盗梦空间》也出现了这一楼梯,让人有如梦如幻的感觉。

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巧妙利用视错觉来让学生不惧挑战。比如,在练习跳高的时候,适当加大横杆两端的距离或者在跳杆下增加一个垫子,让学生感觉垂直高度降低了。再比如,平时在室内跳高训练,考试的时候在室外进行,视觉感会比室内开阔,学生会产生跳杆低的错觉,降低心理畏惧,不知不觉提高运动成绩。

综上所述,因为视觉是大脑综合建构的结果,我们看到的其实未必是物体本来的样子,眼见也可能为“虚”。因此,我们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世界,人际交往中不要匆忙“以貌取人”。同时也可以巧妙利用视错觉来进行艺术创作、帮助自己学习。学会换一个角度看世界,运用多元思维,弥补视觉盲区。

(原标题:眼见未必为实)

 

来源: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017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