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纪录

王楼木版年画传统工艺经百年洗礼 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5-02-25 14:44 编辑:admin 来源:网络

2015年2月25日讯,王楼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兴盛于清朝乾隆年间,在清末民初,王楼就已经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木版年画基地,现在是山东省有名的年画之乡。作为中国“年文化”的代表,年画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也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48

王楼木版年画,人物形象清晰,姿态各异,一个个眉眼灵动,栩栩如生。

49

清朝的《增福财神》、《五福财神》,虽然经过数百年洗礼,这些雕版上的图案依然清晰如故,透露着古朴的味道和历史的痕迹。

50

王楼村创办木版年画的第一个堂号的招牌是“恒义祥纸店”。

51

印制一幅完美的年画,雕版是关键,雕版是用棠梨木手工雕刻而成。雕刻线条遒劲有力,刀法圆熟,凌利峻深。

52

年画的摸版是最耗时的,在工作台上翻纸和压印也要很好地掌握平衡,否则套色套偏了,年画也就报废了。

53

调色以红、黄、绿、蓝、紫色为主,最多能达到7种颜色。第一遍印的是黑白线条的底稿,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套上颜色。

54

雕刻印版用的大小刀就有20多个,而且这些工具大多是自制的。

春节期间,走进山东省滕州市王楼村。在木版年画的第十二代传承人王振义的家里,屋子里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种年画,五颜六色,喜庆扑面而来,有《福禄寿》、《槊刀》、《财神》、《喜神》、《状元及第》,《五子登科》和《灶王爷》等。年画大多色彩艳丽,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线条流畅自然,蕴含着浓厚的古典风韵。

一张木版年画的印制,需要经过刻版、排版、摸版、印刷,颜色配兑等多道工序。在制作木版年画的现场,经过找平、摸版、刷墨、翻纸,压印厖一张张半成品的年画在老人的手中又多了一种色彩。60岁的王振义介绍:“这个木板年画,需要印6次。第一次是定版,再套这个绿色,橙色,就是橘红,还有这个黄色,还有大红,套出7色在这个版子上印7次才能成现在这个画。”

贴年画民间习俗源自镇宅避邪的原始愿望,体现的是农耕文明酿制的文化特点,现在人们常用它来迎新春、祈丰年,祝好运。如今各种机器印刷的年画充斥着市场,在价格上,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木版年画已无法与之抗衡,所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事木版年画的手艺人越来越少,王楼木版年画经过历代传承接续,逐渐形成了粗犷、古拙、庄重的艺术特色。为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艺术,王振义成立了木版年画协会,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开发了被收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系列新作品。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张玉军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