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2日讯,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报亭改用途,变超市变玩具店,什么好卖卖什么。

变成周黑鸭的报刊亭
“家门口的报刊亭怎么变成了‘周黑鸭’?”家住朝阳区安贞街道黄寺大街附近的居民张先生向本版读者邮箱bwchengshi@126.com反映。记者调查发现,这家报刊亭绝非个案,一些报刊亭认为卖报不赚钱,于是另辟蹊径,或是改成熟食铺,或是变成综合超市,或是因地制宜变成主营玩具的儿童用品摊,卖报反而成了副业。
几经倒手报亭变熟食铺
按照张先生给出的路线图,记者找到了这家坐落于外馆斜街路北的“周黑鸭”熟食铺。虽然店内外都已经换上了“周黑鸭”的招牌,但依然能看出,这家熟食铺和马路西边一家正规的邮政报刊亭外观一模一样。原本应该摆放报纸和杂志的台子上,一个个金属方盘里散装着鸭脖子、鸭肠等熟食。“店铺”内也没有张贴出工商执照等必备的信息。有顾客上门,“店铺”内的一名年轻男子便用大夹子从盘中夹出一些熟食,放入塑料袋中,简单系一下口袋就从小窗口递给顾客。
“这以前不是报刊亭吗?怎么改成这样了?”记者询问。“店铺”内的男子告诉记者,他租的时候,这里就已经不是报刊亭了,是一家卖花生、瓜子和糖炒栗子等干货的小铺,后来人家不干了,他便把铺子盘了过来。“这铺子已经不知道倒过多少道手了。想买报纸往东边走,那边有一家卖报的。”
报亭超市“新添凉菜”
改变了用途的报刊亭显然并不止这一处。往东步行不过700多米,记者又发现了一家经营品类更加多样化的“全能”报刊亭。
位于安外大街3号院外的这家报刊亭,占地面积比原来扩大了3倍都不止。报刊亭上面挂着“报亭便利网络超市”等招牌。报刊亭外摆着4个冰柜,两个冰柜中售卖各式饮料,一个放着鸭脖子等熟食,一个放着成盒的橘子、小西红柿等水果。紧挨着冰柜摆放着一辆关着门的早餐车,遮阳伞下一张破旧的折叠圆桌上,摆放着煮好的花生和毛豆。报刊亭上贴着“新添凉菜”的告示,一个简易的冰柜里满是做凉菜的材料。
“老板,来包红河。”一名顾客走进光线昏暗的报刊亭内买走了一包香烟。一个带孩子的家长站在摊位前挑选着扭蛋和吹泡泡玩具等儿童用品。
“您这卖报纸吗?”听到记者询问,摊主朝报刊亭外一张木板搭起的破桌子努努嘴说,“那不是报纸吗,报纸在外头呢。杂志屋里也有点儿。”
报刊亭怎么变成这样了?摊主告诉记者,好多年前就改成这样了,“报纸不好卖啊,只能多种经营了,最开始增加一项,后来越增加越多。现在还有冰棍批发呢,再帮着附近街坊代收个快递什么的。”
在黑漆漆的报刊亭内,记者看到一张“蒋宅口报刊中心报刊退货单”,一大溜长长的名单上,打印着三联生活周刊等一系列报纸杂志的退货信息。
动物园外报亭变玩具店

动物园门口变成玩具店的报刊亭
北京动物园门外,走不了几步便能看到一处报刊亭的身影,但这些报刊亭也早已经转变了经营方向。
“当然是什么好卖卖什么了。”动物园正门西侧的一个报刊亭摊主说。在他的摊位上,主要以售卖廉价的儿童玩具为主,同时还兼卖遮阳伞、遮阳帽、饮料,并出租铺着凉席的儿童手推车,唯一被保留下来且被摆放在显眼位置的是各式各样的儿童读物。
在一个标有“中国邮政党报销售亭”字样的报刊亭边,摊主坦言,报纸和杂志早已经不是他们的主营方向,“不赚钱啊,在这个地段,哪有卖玩具来钱快!”记者注意到,依然被夹子固定在摊位上的青年文摘、知音等杂志早已经被太阳晒得褪色发白,有些杂志的出版时间甚至是今年1月。
发现私改用途可举报
中国邮政客服一位负责报刊亭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民如果发现报刊亭私自改变使用用途,可以将报刊亭正面的亭号记下来举报,邮政将派人上门对承租人进行处罚,并责令其恢复原状。邮政的巡视调查组也会上门,对报刊亭是否更改了用途进行调查。不过,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正规的报刊亭也允许他们适当卖一些饮料。”
工作人员同时告诉记者,街面上还有一些“假”报刊亭。如外馆斜街上就有两家。有些是多年前社区和街道立起来的,虽然外表看起来和邮政报刊亭一模一样,有的也售卖报纸杂志,但并非归邮政管理。“如果是‘假’报刊亭,我们就没办法了,毕竟不是我们设立的,我们也管不了。”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 张楠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