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新视觉 > 深读 > 封面

契诃夫不会驻足不前 写在人艺版《樱桃园》公演之际

2016-06-30 12:00 编辑:TF006 来源:作者

蒲宁的《忆契诃夫》里,有段记述很扎眼:他(契诃夫)沉默一会后,突然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说:‘不久前我在加斯普里看望过托尔斯泰,他还卧病在床,但照样指点江山、臧否人物,也说到了我。我起身告辞,他一把抓住我的手,说:‘您吻吻我,’吻过之后,他突然把嘴唇凑近我的耳朵,用一种苍茫的嗓音快速地说:“可我还是无法忍受您的剧本,莎士比亚写得不好,而您写得更糟!”

作者 童道明


2_调整大小

樱桃园封面

蒲宁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俄国作家,也是契诃夫的挚友,我们当然相信他回忆真实可信。这段文字之所以“扎眼”,是因为让我们吃惊地发现,莎翁和契诃夫这两位当今世界剧坛公认的经典作家,在一百年前竟不入托尔斯泰的法眼。

倒是高尔基更有眼光。他在1898年就发现契诃夫创造了新的“戏剧品种”,说他把“现实主义提升到了激动人心和深思熟虑的象征。”

新的戏剧文学呼唤新的戏剧艺术。也就在189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创办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应运而生。

1898年12月17日,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海鸥》,大获成功,成了一个彪炳史册的戏剧事件。一只飞翔着的海鸥后来绣到了这家剧院的幕布上,成了这家剧院的院徵,现在这家剧院还被称为“契诃夫剧院”。

1925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写作自传《我的艺术生活》在回顾《樱桃园》的创作经历时,情不自禁地作了一番戏剧畅想:

“时光流逝。永远迈步向前的契诃夫不会驻足不前,相反,他会和生活以及时代一起发展。”

作为小说家的契诃夫,早早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而契诃夫那诗意的散文化戏剧走向世界的步伐要缓慢许多。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之后,契诃夫作为20世纪现代戏剧开拓者的形象才逐渐明晰起来。

因此,我特别敬重那些远离俄罗斯疆土的先知先觉,他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便依赖自己超常的艺术审美力与人文精神,发现了契诃夫戏剧的美质。他们为数不多。在我们中国就有曹禺和焦菊隐这两位大家。

1936年曹禺写《日出》在追寻新的戏剧理想时,对契诃夫戏剧唱起了赞歌:

“我记起几年前着了迷、沉醉于契诃夫深邃艰深的艺术里,一颗沉重的心怎样为他的戏感动着。读毕了《三姐妹》,我合上眼,眼前展开那一幅秋天的忧郁……然而在这出伟大的戏里没有一点张牙舞爪的穿插,走进走出,是活人,有灵魂的活人。不见一段惊心动魄的场面,结构很平淡,剧情人物也没有什么起伏发展,都那样抓牢了我的魂魄。”

相关阅读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