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历史上“圆明园买卖街”为蓝本的“拾光买卖街”开街。

圆明园曾有过两条买卖街,即含经堂买卖街和同乐园买卖街,兴盛于清乾隆年间,店铺林立,商品繁多,商人、游客均由宫女、太监装扮,以营造繁盛之景。

嘉庆年间,买卖街停止运营,咸丰年间毁于英法联军之手。

清代唐岱沈源合画《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坐石临流》,东部为同乐园,有学者认为图中便是同乐园买卖街。

“三山五园”有六条买卖街

所谓“买卖街”,也称“宫市”,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仿照民间街景而兴建的商业街。乾隆年间在西郊“三山五园”中修建了6条。

“买卖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将皇家园林中的商业街统称为“买卖街”;狭义上将乾隆皇帝南巡,即乾隆十六年(1751年)前后,参考北方及江南建筑样式兴建的商业街称为“买卖街”。乾隆南巡前,以北方传统市肆格局为主兴建的商业街有3处,即畅春园买卖街、圆明园含经堂买卖街、静宜园(今山上公园)买卖街。乾隆皇帝南巡后,仿照江南苏州市肆格局兴建的商业街,称为“苏州街”,也称“买卖街”,有3处,即圆明园同乐园买卖街、清漪园(今颐和园)后溪河买卖街、清漪园万字河买卖街。

拾光买卖街 北晚新视觉供图

其实,“买卖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街,只是供皇帝和后宫妃嫔们感受民间生活而逛街行乐的场所。但街上的商铺、酒楼、茶肆、客栈、庙宇大多依照民间井市的样式构建,其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漫步于此,使人真好似置身于繁华的井市之中。

皇家御园中为什么要设买卖街呢?其说法有三种:一是因皇帝每次出行,老百姓都得回避,店铺都得关门,不见街市景致,而在皇家园林中设个买卖街,可以展现民间闹市的生活意趣;二是长期生活在禁苑的后妃宫眷、阿哥公主们几乎与世隔绝,有了买卖街,他们才能有机会感受一下老百姓逛庙会、赶集市的乐趣;三是营造富裕祥和、国泰民安之景象,以彰显大清之太平盛世。

买卖街的“开街”时间并不固定。每次“开街”多是帝后驻跸御园之时。而圆明园买卖街多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开市,以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

每次开街,街上是熙熙攘攘、人声喧闹,商人、游客均由宫女太监装扮。每当皇帝驾到时,整个买卖街顿时热闹起来。“商家”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颇似京城庙会集市一般热闹。

嘉庆时期,由于政府财政不断吃紧,嘉庆皇帝下旨罢去了“三山五园”中买卖街的商业活动,故此不再开市。咸丰十年(1860年),御园中的买卖街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如今只有颐和园北宫门内的后溪河买卖街(也称苏州街)于1986年得以复建,并对外开放。

含经堂买卖街荟萃民间美食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为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园林。雍正即位后,拓展赐园,并升级为御园。乾隆时期又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由此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每到盛夏时节,皇帝便到此理政,故有“夏宫”之称。

圆明园建筑规模宏大,景观众多,被誉为“万园之园”。乾隆年间在长春园含经堂东侧,兴建了单面长排临水的铺面房,俗称含经堂买卖街,为东西走向,长约120米,有店铺数十家。因以饭馆居多,且各具风味,故有“小吃一条街”之称。

据《圆明园史话》记载:含经堂建筑群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已大致建成。其街景是按照京城街市修建的,因弘历当时还未正式南巡,对江南姑苏的街市景象还没有直观的了解,故当时修建的买卖街,没有太多的姑苏街市元素。

从相关档案来看,清朝中后期这条买卖街上的铺面房曾不断改造,其造型以两层铺面房居多,街中设有牌楼,都是北京城常见的形式。

据传,乾隆皇帝最喜欢逛这条买卖街,因为有许多御膳房里没有的民间风味小吃。而街上餐馆掌柜的和“店小二”,是开街前临时从京城里各酒家选来的嗓门洪亮、口齿伶俐的角色充当。每当乾隆圣驾经过这里,就能听见“店小二”高声报菜名儿,掌柜的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音,尽显生意兴隆之景致。

乾隆帝逛买卖街,引发人们无限的联想,也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有一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带着和珅、纪晓岚来到这条买卖街,三人走进一家名为“香满楼”的饭馆。落座后,乾隆提出,三人以美食为题对对子,每个人各出一联,谁对不上来为输,掏银子请客。酒菜端上来后,乾隆一指桌子上那盘油炸花生豆,先出一句上联:“油炸花生豆真香,香溢君心,心里爽!”纪晓岚一指桌子上那盘糖拌萝卜丝,对道:“糖拌萝卜丝很甜,甜满臣腹,腹内热!”和珅张了张嘴,没对上来。“和大人,该你出上联了。”乾隆催道。和珅想了半天,忽然想起两天前在知味楼吃饭时看到的一副对联,便说道:“三杯好酒醉山禽!”乾隆随口对道:“四面嘉宾珍野味!”纪晓岚也不怠慢:“八方佳肴竞美食!”和珅一听,傻了眼,只得甘愿受罚。

正如许多“乾隆下江南”的传奇故事一般,这个故事虽然真实性存疑,但已体现出百姓对买卖街的好奇与兴趣。

同乐园买卖街俗称“苏州街”

同乐园买卖街位于圆明园西部东路的舍卫城之南、同乐园之西,呈“T”字形。其修建年代存在争议。有学者考证,认为该街至迟在乾隆九年(1744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中已经出现。也有学者认为,该街建于乾隆二十六年以后,即乾隆南巡之后,因为《南巡秘记》有苏州街“乃辟圆明园之东偏仿苏杭列廛形式建筑,为市街,以资买卖。每年新岁半月间,为尤盛,此园取名同乐,在福海之东,绝似苏州观前街及金陵三山街、杭州大街等处景象,其间肆廛鳞次栉比”的记载。

据考,这条买卖街的原型是古代苏州城西北部的山塘街,俗称“七里山塘”。因商贾聚集,街市繁华,有“姑苏第一名街”之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多次到山塘街寻游,对这里的景致很是青睐,遂在圆明园同乐园之西以山塘街为蓝本,仿建了这一条商业街。

该街主体为南北向,长180多米,中间有河流过,河上架设双木板踏跺桥,名双桥,长街由此被分为双桥南街和北街,向北延至舍卫城南则形成基本对称的东西二街,共同组成街市格局。其中南北街总长超过130米,东西街则很短,但街巷为笔直的通衢。因商铺沿河而置,且有小码头,船来人往,一派江南街市景象,俗称“苏州街”,也称同乐园买卖街。

这条街上店铺很多,道光年大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称:“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庙号为“高”的皇帝,指乾隆帝)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

供职于清廷的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曾记述:“(圆明)园中亦有通衢,店铺夹列,每逢佳节,中国、日本、欧洲各国,各种最珍奇之物,群汇于此,如市场然。”由此可见,这条买卖街上还有洋货出售。

嘉庆元年(1796年)内务府工程清单上,曾记录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维修同乐园买卖街的情况,特别提到若干店铺的字号和形制,其中双桥北街东面有圃香馆楼一座三间,街西有富兴楼并万香楼共六间、后院转角房五间、东西群楼后院净房六座共六间、酒楼一座,双桥北街西临河有茂源号一座三间带后抱厦一座,另有酒楼以及带孔雀笼的雀鸟房等;舍卫城东西街及并双桥南街黏修铺面、牌楼、拍子(房)共19座,计57间。

这条买卖街上有座戏楼,名为“听雅轩”,“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有一年金秋,乾隆传旨,八月十二日赐近臣在“听雅轩”看承应戏《霓裳献寿》。众臣一听就明白了,这哪儿是请我们听戏呀,是让我们进献寿礼,因为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的寿日,即“万寿节”。到了八月十二日,众臣早早来到戏楼,将自备的寿礼一一奉上,乾隆是龙颜大悦。

(原标题:圆明园“南北”买卖街)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户力平

流程编辑:u010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