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真正的公园建设是从民国成立之后开始的。为了搞好市政建设,1914年6月专门成立了京都市政公所,而公园建设则被京都市政公所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

《开放京畿名胜酌订章程呈》中分析了开放京都名胜为公园的原因:“所有京畿名胜,如天坛、文庙……或极工程之雄丽,或矜器艺之流传,或以至于其钦崇,或以明其信仰……虽禁地不乏游人,具有空文实无限制,若竟拘牵自囿,殊非政体之宜及今启闭以时倘亦群情所附,亟应详定规条,申明约束以昭整肃而逐观瞻。”

为让社会上各方人士,尤其是老百姓对此项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取得他们的支持,政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公共宣传活动。市政公所有一个正式出版物叫《市政通告》,发布了不少相关文告,进行舆论引导。其中有一篇文章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发挥了较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人与人相聚而成家,家与家相聚而成市。一市之中,无论士农工商,老少男女,孽孽终日,大概都离不开劳心劳力两途。既然这一群人常处在勤苦之中,若没有一点藏修游息的工夫,必生出种种流弊,所以各国通例,每七天要休息一天,为休息的定期。每一市村,大小必有一两处公园,为休息的定所,以此来活泼精神,操练身体。

我们中国人,从前不得这个诀窍,把藏修游息四个字丢在一边。及到较起真儿来,虽然没有一天不作正事,实在没有一天真作正事。没有一处敢寻那正大光明的娱乐,实在没有一处不寻那有损无益的娱乐。现在星期休息,中国已经通行,但是通都大邑,没有个正当的游玩地处,因而闹得多数男子,都趋于吃喝嫖赌的道儿上去……

所以打算改良社会,当从不良的病根本上改起。设立公园,便是改变不良社会的一种好法子。“公园”二字,普通解作公家花园,其实并非花园……公园通例,只要找一块清净宽敞的所在,开辟出来,再能有天然的丘壑,多年的林木,加以人工设备,专在有益人群的事情上讲求讲求。只要有了公园以后,市民的精神日见活泼,市民的身体日见健康,便算达到完全目的了。

所以公园之对于都市,绝非花园之对于私人可比。简直说罢,是市民衣食住之外,一件不可缺的要素。

《市政通告》第22期还专门开辟“公园论”专辑,介绍各国的公园制度,对公园进行大力宣传、介绍。

经过考察,社稷坛成为试点建设公园。因为这里有上千棵参天古柏,分布在社稷坛四周,大多是明朝初年修建社稷坛时种植的。再一个,社稷坛位于北京城中心,便于城内居民前来游览。所以,京都市政公所就把它定名为“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

市政公所在1915年6月成立了“中央公园管理局”,向各界募集筹措资金。根据其组织章程,北京居民或暂住居民只要每年捐赠50元大洋便可以成为中央公园管理局董事会成员,成为法人成员则要求捐赠在500元以上。很快,公园建设资金便筹集了4万余元。加上市政公所支持的资金,先后建设了公园南门,修建了跨河木桥,开挖了公园内的人工湖,还建设了一批其他配套设施。

终于,中央公园于1915年底向公众开放。公园内种植了花草树木,铺设了大路小径,有充足的地方可供游人休憩和野餐;公园开设了餐馆茶馆、运动场、台球厅、射艺室,餐厅还可以承办婚礼庆典和豪华宴会;原有大殿改造为教育部中央图书馆阅览室、内务部卫生知识展览室,还开设展览北京样板监狱所生产的产品。这里成为了北京市民放松身心、欣赏美景、彼此交流和接受教育的公共场所。

此后,市政公所又开辟建设了几处公园:1915年先农坛公园开放;1925年开辟的北海公园和以北城墙外地坛为基础的京兆公园(地坛公园)也开放了;颐和园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末亦跻身公园之列。以前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优哉游哉的场所,如今变成了市民们的桃源仙境。

图片来源:北晚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 刘永加

流程编辑:u028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