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焕)生五岁而病,(崇祯)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荡诸子。”遂薨。九莲菩萨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太后好佛,宫中像作九莲座,故云。

这段记载出自《明史》。

朱慈焕是明末代皇帝崇祯的第五子,因病死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死前说:“九莲菩萨说了,皇帝(指崇祯)对待外戚太薄情,将干掉皇帝所有的儿子。”

连环画《崇祯借饷》

在明代文秉的《烈皇小识》中,也有类似记载:“悼灵王(朱慈焕)病笃,上临视之。王指九莲娘娘现立空中,历数毁坏三宝之罪,及苛求武清云云,言讫而亮。上大惊惧,极力挽回,亦无及矣。”说法比较传奇,称朱慈焕看到九莲娘娘在半空中指责崇祯皇帝。

九莲菩萨即万历皇帝生母李太后(1546 年-1614 年),她性情严明、任人唯贤,生前重用张居正,力推“万历新政”,去世后,万历皇帝“发诚心印造”了两部《九莲菩萨经》伪经,正式将她定为九莲菩萨。

从结果看,九莲菩萨的话真“应验”了:崇祯有七子六女,8 人早夭,到李自成攻占北京时,只剩三子二女,下场皆凄惨。更让人唏嘘的是,朱慈焕早殇对崇祯的信仰造成巨大冲击,从此放弃天主教,转向佛道,不再热心于向澳门借葡兵事,这可能也是造成北京失陷的原因之一。

一次不成功的治疗,竟影响了一个王朝的走向。

为何要称九莲菩萨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比前几任皇帝神宗、光宗、熹宗更有作为,死得又比较壮烈,即“烈烈而死,从来亡国,未有如帝者”,在明清之交,他的名声不错。

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更亲佛教,对道教相对疏远。明成祖则不同,据清代傅维鳞的《明书》记: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冒充自己是真武大帝的弟子,得其庇护。朱棣上位后,大修道观,并多次举办大型宗教仪式。他在位22年,斋醮活动竟达16次。

受朱棣影响,后来的明朝皇帝多崇道。

李太后是另类,突然崇佛。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二:

其一,李太后出身卑微。她本是都(音兜)人,即宫女,因子而贵。万历皇帝刚继位时,名正言顺的皇太后是孝安陈皇后,李太后作为生母,位在其后。称九莲菩萨,可避免尴尬。九莲菩萨不是封号,不涉排序,地位又高。

其二,李太后可能有称帝的野心。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便是借佛教上位的,利用佛教信仰,李太后培植了自己的团队,不动声色地排挤了高拱等重臣。李太后没最终付诸实际行动,但与她相关的外戚集团拥有一定实力。

崇祯初期信道教,宫中有斋坛,他从小参与相关仪式,每遇大灾,崇祯便身着布衣,在斋宫居住,乞求道教神灵保佑。不过,崇祯也深受佛教影响,他和皇后每月吃10天斋。据太监刘守愚的《酌中志》记,素菜清淡,崇祯吃不惯,后厨就把蔬菜先放在鸭子的肚子里煮熟,再将吸满鸭油的蔬菜取出,洗干净后再用素油炒。

出乎意料,崇祯五年(1632年)九月,崇祯突然下令“将(隆德殿)诸像,移送朝天等宫安藏。六年四月十五日,更名中正殿”,“崇祯五年秋,隆德殿、英华殿诸像,俱送至朝天等宫、大隆善等寺安藏,惟此殿(钦安殿)圣像不动也”。

这次撤走禁宫中佛教、道教神像的活动,被称为“撤像事件”,引起极大争议。

据学者王启元在《徘徊于菩萨与耶稣之间》中钩沉,“撤像事件”的过程比较理性:道教造像多归朝天宫,在阜成门内,是“宣德年间仿南京朝天宫所建,是明代北京礼部道录司的所在,为政府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而佛教造像归大隆善寺,即护国寺,是北京僧录司的所在地。

“买炮梦”还是落了空

“撤像事件”标志着崇祯从信仰道教、佛教,转向亲近天主教。

《烈皇小识》称:“上(崇祯)初年崇奉天主教。(徐光启)上海教中人也,既入政府,力进天主之说,将宫内供奉诸铜佛像尽行毁碎……京师天主教有二西人主之,龙华民、汤若望也。凡皈依其教者,先问汝家有魔鬼否,有则取以来。魔鬼即佛也。”取来的佛像都会被砸碎,扔到池中,再聚众烧毁。

《烈皇小识》中的记载不太靠谱,因崇祯十二年(1639年),崇祯又下令将宫中佛像熔毁铸钱,以充军饷,此时徐光启已去世6年,“撤像”与信仰的关系未必那么密切。不过,崇祯确曾因天主教,要求名中有“天”者必改。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陈天工便改成陈良谟。

崇祯这么做,更多是为了西洋大炮。

据董少新、黄一农《崇祯年间招募葡兵新考》,萨尔浒之败后,徐光启、李之藻力主“西洋大铳可以制奴,乞招香山澳夷,以资战守”,他们派人到澳门购炮,并招募葡国铳师独命峨等24人到京,这些西洋火器在“宁远大捷”中发挥了作用,随着袁崇焕、满桂、茅元仪、孙元化等先后失势,葡国铳师以“水土不服”的理由被遣还。

崇祯元年(1628年),明廷再度提出请求,因与广东当地政府不睦,“1620年代,葡萄牙人在澳门陷入困境,生活窘迫,治安混乱,甚至考虑放弃澳门”,崇祯的圣旨让葡人看到希望,所以全力支持,葡将公沙·的西劳率队经15个月跋涉,将6门大炮运到北京,开始培训炮手、仿造大炮。

崇祯四年(1631年),重点打造的登州火炮营在孔有德带领下叛逃,带走300多门火炮,明清两军战力逆转。

明朝还有一个直接到澳门招葡兵的计划,澳门议事会“最终决定向北京输送160名葡萄牙士兵,200名澳门本地人以及100名非洲和印度人;(崇祯)皇帝向他们支付53000两白银”,可广东地方商人为争利,便联合广东籍官员反对,该计划胎死腹中。

崇祯子嗣不长寿

随着徐光启病故,崇祯再无“买炮梦”,但汤若望仍帮明军造炮,对上书诋毁他的人,崇祯一律严惩。

崇祯十二年(1639年),首辅薛国观鉴于国库空虚,建议崇祯号召公卿贵族“捐资助饷”。恰好九莲菩萨李太后的族孙李国臣与李国瑞争家产,李国臣虽长,但是庶出,见无法取胜,便诈称“父赀四十万,臣当得其半,今请助国为军赀”。

崇祯信以为真,“尽借所言四十万者”,李国瑞听从别人建议,拆房并当街变卖家什,以示没钱。崇祯大怒,削了李国瑞的爵位,李被吓死。

两年后,李家终于找到报复机会:趁崇祯第五子朱慈焕病死,编造了李太后显灵的谎言。

崇祯吓得不轻,加上朱慈焕生母、最得宠的田妃一病不起,不久也去世了,崇祯捡起旧信仰,又开始信道教了。他追谥朱慈焕是“孺孝悼灵王元机慈应真君”,还下令礼部给已故后妃上道号。礼部深感头痛,因为无此先例,礼科给事中李昌激烈反对。崇祯只好去掉“真君”二字,改称“宣显慈应悼灵王”。

为安抚九莲菩萨,崇祯将生母刘氏追封为智上菩萨。

改变信仰后,崇祯对西洋的兴趣大减,到澳门招葡兵的计划被无限期搁置,直到崇祯十六年(1643年),两广总督向澳门征一名炮手和一门大炮,另有3名澳门铳师到南京效力。他们没能挽回明朝灭亡的命运。

崇祯子女早夭比例惊人。

一是古代儿童死亡率高。以清代为例,康熙有55个孩子,只有27人成年;雍正有14个孩子,只有5人成年;乾隆有27个孩子,只有15人成年。综合计算,仅48.95%的孩子成年,崇祯的子女仅38.46%,还是太低了。

二是崇祯一家子女死亡率尤高。崇祯父亲朱常洛有17个孩子,5个活到成年,仅29.41%。

古代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是痧、痘、惊、疳——痧是麻疹,痘是天花,疳是消化不良,惊是惊风(即抽搐),均与人体免疫力相关。明朝皇家过于娇贵的养育方式,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免疫力。

据学者陈豆豆在《明代宫廷诞育制度管窥》中钩沉,明代后宫有人怀孕,立刻送入月子房,“凡宫中有喜,铺月子房,则生男生女各一二口,在文华殿外西北临河之小房住”。

月子房配医官3人、医士36人,还有稳婆、乳婆、医婆数十人。分娩前,太医院派医官入宫值班,专人监督膳食,且有“老成宫人十数人旦夕侍卫”。婴儿降生后,皇帝和宫中男子不能踏进月子房看婴儿。

这些措施能减少细菌感染,帮助母亲恢复体力,但孕妇基本不运动,也不接触外界,新生儿靠乳婆喂养,不利于婴儿的生长。

一个王朝的灭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能归因于一个体弱的孩子,只是由此造成千万人的悲剧,代价太高。

 

(原标题:一个早殇儿 终结大明朝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黄逸

流程编辑:TF021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