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0日,大年初十,徐振忠起了个大早,在周庄嘉园A区20号院“房产证办理中心”,领到了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

这个“大红本”,全家足足盼了8年。当天,徐振忠带着孙子跑了趟派出所,终于把拖了多年的户口迁了回来。

办下这个“大红本”,“每月一题”功不可没。

周庄嘉园回迁业主陆续领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手里的“代用证”快攥烂了

今年64岁的徐振忠曾是朝阳区十八里店村的村民。2011年,村里拆迁腾退,3年后,全家搬回原址。住上了楼房,本是件高兴的事,但烦恼随之而来——拿不到不动产权证书。

问题,卡在了房屋核验上。

徐振忠住的9号院隶属于周庄嘉园三期项目,由北京大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三期一共36栋住宅楼,涉及回迁房屋7899套,2014年、2015年居民陆续入住。但项目建设时期,部分楼栋底商的使用者自行加盖隔层,或改变了配套的实际使用功能,影响项目办理规划核验,从而耽误住宅楼后续各项手续的办理。

居民领不到房产证,落户、上学、房屋买卖都成问题。这一点,徐振忠深有体会。

之前,为了孩子上学,儿子带小孙子和儿媳在外面租房子。2016年,房东收回房子,儿子一家便决定搬回周庄嘉园。“小孙子当时已经上二年级了,我们就想着顺便把户口迁回来。可去派出所一问,居然办不了。”徐振忠回忆,必须要有房产证,才能转成城镇户口。

为了“大红本”,徐振忠没少费劲,他找过开发公司,咨询过乡政府,打过市长热线,但得到的答复一直是“办不了”“再等等”。

这中间,身边总是零星传来房产证有进展的消息,“市里来领导调研了”“又有人打12345反映了”……每次让徐振忠觉得有盼头了,结果却是一次次失望。能证明房子所有权的就是回迁时给的一张“代用证”,每当这时,徐振忠只能一次次拿出“代用证”反复抚摸,那张纸在他手里都快攥烂了。

徐振忠的困扰,在周庄嘉园并非个例。“有的家庭是碰到了子女上学的问题,还有的因为想置换房子,但苦于没有房产证,现在的房子卖不了。”大家的无奈通过一个个投诉反馈到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艾金涛的桌上。“在2019年,十八里店乡一个月接了上百件12345热线派单。”

12345件儿越来越多,艾金涛却“有心无力”。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底商对房屋格局进行了重置,改变了使用用途,不符合相关政策要求,自然完不成验收。

“不让无过错的老百姓吃亏”

2019年8月,一个文件的出台,让一筹莫展的艾金涛看到了希望——市规自委、市住建委、市税务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历史遗留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意见》,“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原则得以明确。

无错优先,就是将完善不动产登记前置审批手续与为履行合法购房手续的购房人办理登记分开。“周庄嘉园三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开发公司的过错不应该影响合法安置居民的房产证办理。”那就将底商问题与住宅部分的登记区分开,优先为居民办理住宅部分的规划核验等手续。

艾金涛和同事们在梳理底账的同时,办证的“老大难”开始破冰。2020年,朝阳区成立历史遗留“办证难”工作专班,牵头拟定处理方案。2021年,市委市政府聚焦百姓诉求集中的12类主题、27个高频共性难点开展专项整治,房产证办证难被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首个具体问题。

“每月一题”的每个问题都明确市级主责部门,推动其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出台改革创新举措,实现标本兼治。针对房产证办证难这类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治理,多个部门配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问题解决。

高位推动,让艾金涛和同事们的工作不仅有了底气,更有抓手。2021年,光是议事协调会,艾金涛参加了十几次。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场来了一串儿管理部门。

“来的都是能解决问题的人,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不管有多困难,前提不能变,为群众办好实事,而且要尽快办好。”朝阳规自分局“首接负责”,一管到底。艾金涛回忆:“会上没有一家单位‘踢皮球’。”

“卡”住的手续怎么办?“绝不让无过错的老百姓吃亏。”几次讨论后,工作专班创新思路,按照“无错优先”原则,让群众先行办证,政府承诺背书,企业后续补办。

很快,十八里店乡政府为底商部分存在的隔层和配套部分改变使用用途等问题出具了承诺意见,确保底商恢复空间结构及其使用用途。“不让不合法的房产搭便车。”艾金涛说,按照承诺,乡政府还要督促开发公司落实整改。

一子落,满盘活。有了政府背书,后续环节也能顺利进行,近20家专班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凝聚起了最大合力。

交材料领证都在家门口

2021年7月,周庄嘉园终于开启“大红本”办理模式。

为了更好服务居民,在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指导下,十八里店乡安排大洋房地产开发公司将登记服务前置,在周庄嘉园A区20号院设立“房产证办理中心”。居民不用专程赶到不动产登记中心,交材料、领“房本”都可以在这儿完成。

“大红本”的事儿总算有盼头了,居民们奔走相告这一好消息。

徐振忠也赶紧跑了一趟。“什么时候可以收材料,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我们正在进行前期信息的备案梳理,需要提交的材料不复杂,您可以先备着,总共4份,身份证、房屋拆迁安置协议、房屋分配协议,还有当时发给您的‘代用证’。”大洋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人员刘紫兰讲得细致,怕徐振忠记不清,还特意写在了小纸条上。

年底的一天,徐振忠终于等来了电话,通知他去交材料。2022年元旦过后,徐振忠带上早已准备好的4份材料,又一次来到办理中心。一个月后,崭新的“大红本”到手了。

大红底色、烫金国徽,下方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动产权证书”字样……摩挲着自家的房产证,徐振忠久久舍不得放手,“住着宽敞的回迁楼,现在再拿上这个‘大红本’,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期盼这一天的远不止徐振忠。“这次办证可不可以过户,过户收不收手续费、需不需要做公证?”“我们家的老人,也就是原房主去世了,现在办理继承需要交哪些材料?”……服务点设立以来,迎来了很多分批前来咨询的居民,开发公司安排专人接待,解疑答惑。

眼下,十八里店乡政府已发放400多套房屋的产权证,3000余套房屋产权人的契税核定及登记材料也收上来了,正在陆续进行核税、办证。刘紫兰和同事们还坚守在办证中心,全天候为居民解疑答惑。到今年年底,这个项目有望“清零”,大伙儿的“红本梦”都将圆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评判标准。小小房产证,寄托了百姓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目前,市规自委牵头各相关单位,通过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优势,已经为400余个项目34万套房屋打通办证路径,百姓的一个个美好愿景在逐渐实现。

(原标题:一个“大红本”的背后)

来源:北京日报 本报记者 任珊

流程编辑:u019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