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烈士陵园、中法大学旧址、北大二院旧址、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陶然亭慈悲庵、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等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经过修缮、复原终于对外开放。

在重温北京红色记忆的同时,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二院的前身,曾经是乾隆皇帝之女和嘉公主府。

位于沙滩后街的和硕和嘉公主府,明朝正统年间是御马监建造的一座祭祀马神的马神庙,因此过去这条街被称作“马神庙街”。和硕和嘉公主府就建在马神庙原址上。和硕和嘉公主是乾隆皇帝的第四个女儿,也就是民间说的佛手公主。

拍摄于清末的公主府大门 ,远处可见景山

和硕和嘉公主生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由于她生来手指间有蹼相连,状似佛手,所以民间称她为“佛手公主”。关于“佛手公主”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说是乾隆爷下江南时偶遇一个野鸭子精,便把她带回宫里封为西宫娘娘。后来,野鸭子精生下了一个手指带蹼的公主,即佛手公主。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不过从中也能窥见小民百姓对宫闱秘事的想象与热衷。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正月,这位皇四女被正式册封为和硕和嘉公主,同年三月下嫁给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次子福隆安。乾隆皇帝在马神庙旧址为自己的女儿修建了公主府。历史上的和硕和嘉公主府包括三路建筑,中路为公主的大殿和寝殿,西路是驸马居住的额驸院,东路是花园。整座公主府共有房屋三百多间。

公主府现存的大殿   燕都摄

和硕和嘉公主与丈夫福隆安可谓恩爱有加,但偏偏公主红颜薄命23岁便散手人寰了。公主薨后,额驸福隆安则因承袭了老爸傅恒“一等忠勇公”的爵位,便带着他和公主唯一的孩子丰绅济伦回到了一等忠勇公府,而公主府则被内务府收回,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公主府改赐给了道光皇帝第八女寿禧和硕公主,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八月公主薨,府第又被收回。此后的二十来年中,公主府逐渐冷清。

到了1898年这里又突然热闹了起来,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正式宣布变法,在众多的改革举措中,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创立京师大学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为此清政府将已空闲的公主府划拨给京师大学堂做其校舍使用。

公主府的正殿成为京师大学堂的大礼堂。

后照楼成为物理楼。

京师大学堂中心庭院,远处可以看见景山。

京师大学堂毕业证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在公主府里诞生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新政被废除、光绪遭囚禁;戊戌六君子更是喋血菜市口,但京师大学堂确得以保存成为仅存的硕果。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受严重破坏直至1902年才得以恢复。1912年民国成立,京师大学堂正是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大学堂成立后对公主府内的原有建筑加以改建、修缮后予以利用,中路昔日的公主楼改为了图书馆。

东路新建了三座西洋风格的楼房做为校舍,如今还保存一座,是当年的数学系教学楼。燕都摄

西路加盖了被称为“西斋”的十五排平房做为学生宿舍   燕都摄

1918年,北京大学部分院系从和硕和嘉公主府迁往数百米外新落成的校舍,也就是著名的“北大红楼”!理科院系仍留在公主府里教学办公。 燕都摄

“北大红楼”不仅仅只是一座校舍,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大师辈出的学府吸引着全国各地众多优秀学子慕名而来。1918年,首次来到北京的毛泽东亦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里短暂工作了半年。和如今众多的上班族一样,当年毛泽东也选择了离工作单位较近的吉安所左巷租房居住。

这是毛泽东1918年秋至1919年春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租住的小屋。当年谁也不会想到那个身穿长衫,一口浓重乡音的青年三十年后会成为一国之领袖。 燕都拍摄

上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正式迁往位于京西的“燕京大学”旧址办公,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学所在地,而和硕和嘉公主府则成为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办公场所,人教社搬迁后这里改建成了华育宾馆。如今院落里还能看到昔日公主府大殿遗存和当年北京大学的数学系教学楼。以及西面已经成为民居的“西斋学生宿舍群“。

公主府内当年的数学系教学楼经过修缮后特地复制了“大学堂”的匾额并将其悬挂  燕都拍摄

梅贻琦先生曾言“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北大之所以成为北大就是因为这里曾经大师云集。1934年6月,北大教授刘半农带领学生及助手赴绥远、内蒙古一带考察方音民俗,不幸在途中染病于7月14日在北京病逝。10月14日上午10时,北大师生及北平学术界同仁在”和硕和嘉公主府“这个先生曾经教学的地方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刘半农先生

提起刘半农教授就不能不提“她”字,  “她”字在古时读作jiě(音:杰)并不指女性,是一个生僻字!近代以前中国文字一直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那时的“他”即可以代替男性,也可以代替女性及一切事物。随着清末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在翻译英文“she”时常译成“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读起来都十分别扭。当时也有不少作品使用“伊”字来代替第三人称女性,这点从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到。

1918年,时任北大教授的刘半农提出用“她”字专门指代女性第三人称。此想法一经提出便在文化界激起千层浪。赞赏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身在伦敦的刘半农教授还专门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她”》予以解释,面对封建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和不断声讨,先生不再撰写文章予以反驳而是巧妙的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是那首著名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在新文化运动中,区别于旧体律诗的“新诗”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成为当时中国诗歌的主体,刘半农教授的这首诗歌更是得到普遍赞誉,流传极广。自此“她”字正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并不断地出现在了日后各类文章及文学作品的创作中。鲁迅先生评价“她”字的创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和硕和嘉公主府”院墙   燕都拍摄

相较于北大红楼的全国闻名,与其数百米之隔的“和硕和嘉公主府”往往不被人知晓,朋友们再经过沙滩时一定要绕道去沙滩后街55号院内看一看这座公主府,去探访一下北大二院旧址。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流程编辑:U016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