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们重新认识一位普通老人

老人名叫马旭

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

也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

图片

五年前的今天

马旭和老伴颜学庸走进银行

决定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

捐赠给木兰县

用于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

“只有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

家乡的发展就会更充满希望”

而当时她最好的鞋仅价值15元

捐款当日

两位老人穿着泛白的迷彩服来到银行

由于金额太大

银行人员担心两位老人被诈骗

还报了警

等警察来了后

才明白二老的意图

五年后

老人的事迹再次引起热议

图片

有网友表示:

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图片

中国第一代空降女兵

图片

▲年轻时的马旭

1933年,马旭出生在木兰县,那时东北已被日本占领两年。1946年,木兰县解放,在家人的支持下,马旭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临走时,因为家中条件艰苦,母亲只给她塞了一枚铜板,够她买两个糖丸。

图片

从军期间,她参加过辽沈战役,也登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亲历无数的生死离别。战争结束后,中央军委命令,由参加过上甘岭战役、出过黄继光的英雄部队某军为主体,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马旭作为军医,担任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天生热爱挑战的她主动申请成为一名空降兵。但是由于身体条件不符合空降兵标准,领导没有批准她的请求。

图片

▲马旭跳伞(资料照片)

可是,要强的马旭只要认准了一件事,就不会轻易动摇。她在家中挖坑练习跳伞,从桌子上一遍遍跳下来,一天要跳五六百遍,即便崴了脚,她也不吭声,只贴了膏药继续练。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半年后的考试,马旭顺利通过。

图片

▲马旭跳伞(资料照片)

从1962年开始,20多年的跳伞生涯,马旭跳伞140多次,曾在江河、森林、戈壁、高原等环境下完成跳伞任务,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跳伞女兵,也是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实施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发明的“供氧背心”获国家专利

在跳伞部队时,马旭发现伞兵们的脚踝经常受伤,便和丈夫一起潜心科研,通过查阅资料、亲身跳伞实践,研制出一款“充气护踝”,在空降兵部队推广,并获得国家专利。两人还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

图片

图片

在一次高原空降训练时,马旭发现战士们存在因缺氧引起的呼吸急促、头昏头痛、行动缓慢等症状,但传统的氧气枕、供氧瓶要么太大太重,要么遇到弹片时容易发生爆炸。马旭当即决定,要发明出一款轻便安全的产品,为战士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由于使用场景是在高原地区,实现氧气上下均匀分布成为最难攻克的难题,夫妻俩光是到处找合适的面料就花了近一年。“图纸都画了600多次,试了上百次才成功。”马旭笑着说。最终,她和老伴发明的“供氧背心”获国家专利,填补了空降兵高原跳伞领域上的一项空白。

图片

图片

穿着15元的鞋,捐了1000万

图片

▲马旭和老伴在武汉郊区的家

马旭和老伴颜学庸住的地方,是偏僻乡村的老旧平房。墙壁斑驳,有的墙面剥落,多处出现裂缝;老式沙发露出了破麻布和棉絮,扶手磨秃了皮;硬板床睡了四五十年,狭小卧室里的木架上,堆放着各种打包的老物件、旧衣服。

图片

年龄大了,不能跳伞后,马旭却没有停下脚步。她和丈夫颜学庸一起搞科研,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

图片

著作和专利,本可让夫妻二人过上富足的生活,但他们却选择将收入积攒起来。几年间,马旭只买过一双鞋,也是她最贵的一双鞋——15元。而在他们武汉郊区堪称“简陋”的家里,最贵的家具也仅是一套五六百元、用来存放资料的书柜。

图片

2018年,俩人决定将毕生积蓄1000万元,全部捐给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支援家乡的教育事业。马旭说,“希望更多人获得知识的力量。”

马旭和老伴颜学庸去银行汇款300万元时,引起银行工作人员的注意,引发了一场“八旬老人转巨款,银行员工报警”的故事,正因为这场美丽的误会,她的事迹才得以广为人知。

今年7月,马旭又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宝贝”——发明专利、勋章、作战靴、心得笔记……捐给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武汉。

图片

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我的,我自然也应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党和国家。”

图片

马旭、颜学庸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夫妻二人也当选第六届“CCTV年度慈善人物”,给他们的颁奖词是这样写的:那是你们的全部,来自于陋室经年的简朴,衣着反复地缝补。戎马一生,国是你们守卫的魂,乡是你们回家的路。涓滴成河,流向那片故土,晚霞辉映,光彩夺目。

(原标题:穿着一双15元的鞋,她捐了1000万)

来源:央视网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tf027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