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轮降雪,北京已累计发动社会力量至少40万人次自扫门前雪。各区、各部门和各志愿服务组织也纷纷发出倡议书,呼吁市民参与扫雪铲冰。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虽然对这些倡议非常支持,但苦于手上没有扫雪工具,也只能“望雪兴叹”。

现场一:保安厅的雪铲一天“转手”十几次

昨天,雪断断续续又下了一天。在朝阳区三间房东路,不出个把小时,沿街商户的门前便积了薄薄一层雪。为了清扫门前雪,商户们轮流出动,使用的工具五花八门,有的使用铁锹、笤帚,有的拿着室内用的小扫把和塑料簸箕,有的商户甚至因为手头没有扫雪工具,只能向旁边的小区求助。

在鑫兆佳园小区南门,一家理发店的店员跑到门口保安亭,借走了一把推雪铲。不一会儿,又有一位居民借走了大扫帚。“这些工具比我还忙呢!”保安大哥笑着说,这一天下来,工具能在十几拨人手里转一圈。

为什么要借工具呢?原因很简单。许多沿街商户的工具都是用来打扫室内卫生的,这些工具并不适合用来扫雪铲冰。理发店的小伙子告诉记者,他们店里只有扫头发的笤帚和拖地板的墩布,这些根本就没法扫雪。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其他商户或者小区物业借工具。如果别人正在使用,他们就只能先等人家用完了再说。

按照《北京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扫好门前雪”是“门前三包”的要求之一。而在实际操作中,扫雪工具往往是需要“自备”,而不是相关部门提供,但很多小商户都没有配备,往往需要四处借工具才能完成任务。

记者走访了十余家沿街商户,大部分商户都表示没有专业的扫雪工具。只有一两家商户表示有铁锹和扫帚。至于推雪、铲冰用的推雪铲,则是一家都没有。记者了解到,其实一把推雪铲在网上的售价在二三十元左右,价格并不贵。为什么没人愿意备一把呢?一位商户道出了其中缘由:“占地方不说,一年也用不上几次。”

现场二:小区居民手握吸尘器“望雪兴叹”

在小区里,缺乏扫雪工具的问题同样存在。在一些小区,虽然物业开展了扫雪工作,但由于本轮降雪持续时间长,扫雪效果并不理想。一位物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一天要扫雪三到四次,非常需要居民支援。但是,他们更希望居民带着工具过来,因为他们的工具经常有人借,有时候社区扫雪还要问物业借工具。

“现在有几个人家里有铁锹啊?”在某小区的业主群里,大家就如何参与扫雪讨论得热火朝天。大家纷纷表示,现在居民家里打扫卫生的工具已经变成了吸尘器、洗地机、扫地机器人,就连笤帚簸箕都少见了。“扫雪工具太占地方,谁家里也不会有推雪铲、大扫帚这样的工具。”一位居民表示。

现场三:志愿者有热情缺工具

不但居民没工具,志愿者也缺工具。12月13日,窦珍志愿服务联合会在丰台区右安门街道开展了一场扫雪志愿活动。由于工具有限,参加的志愿者并不多。“我们只有三把扫帚,推雪铲一把都没有。”志愿者芦婉华表示。

12月12日,在海淀区宝盛里小区外,几位身穿红马甲的慈善义工将人行便道上的积雪清扫干净。令人尴尬的是,她们也是向沿街商户借的工具。“爱心手拉手”慈善义工服务队队长苗艳霞说,义工服务队虽然经常参与社区打扫卫生,但她们只有垃圾袋和捡垃圾的夹子,没有大件的扫雪工具。“大家其实都有热情。如果社区能够多准备一些扫雪工具,我想更多的人会参与进来。”

成功经验:“铃铛扫雪队”推雪铲就备了20把

在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宝钞南社区的“铃铛扫雪队”义务扫雪13年,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胡同一景。社区书记刘佳告诉记者,社区有街道统一配发的铁锹、扫帚、推雪铲等工具,光推雪铲就有20把以上。在今年初雪之前,社区还新采购了一批扫雪工具。因为工具充足,每年参与扫雪的居民越来越多,居民互帮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扫雪工具,再好的倡议也就成了“无米之炊”。记者了解到,一些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面对本轮降雪,各区各部门在发放倡议书的同时,也要求备齐扫雪铲冰工具,在动员过程中发放给没有扫雪工具的“门前三包”单位,让更多市民能够参与进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王琪鹏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