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北京西城区有一个新兴的职业——照护管理师正在成为解决居家养老的生力军,西城区在2020年开展了照护管理师的培训及认证工作,“照护管理师”应运而生,今年2月底,国家发布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为西城区创新推行的“照护管理师”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近年来,西城区首批照护管理师在为居家养老带来更加完善的照料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如何看待新职业——照护管理师的喜与忧呢?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上午9点多,记者跟随西城区首批“照护管理师”之一的袁俊秀走进牛街街道西里社区郑淑芝老人家,寒暄之后,袁俊秀打开医疗箱开始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血氧。

袁俊秀对老人说,以前血糖是正常的,这是头一次发现血糖有点偏高了,餐后两个小时指标是17.2确实高了,正常的话应该是不超过7.8。郑奶奶回应说,早上吃了一个包子、俩鸡蛋,还吃了一块巧克力。

老人吃了一块巧克力,让袁俊秀虚惊一场,整个检查大约有40多分钟,临走前,袁俊秀再三叮嘱老人说:“得跟您念叨两句,您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不要着急起床,先坐那活动活动手,活动活动脚,活动活动腿,每次都得拿着拐杖,在家里也是。”

离开郑淑芝老人家,袁俊秀步履匆匆的赶往下一位老人家,当天,她要完成5位老人的养老照料,回到单位之后她会将老人的监测数据录入系统,重新为老人制定性化护理计划。40岁的袁俊秀是护士专业毕业,作为照护管理师已经4年了,目前她在牛街养老服务驿站工作,和同事为街道签约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100多老人提供服务,她说,自从从事照护管理师之后,每天24小时在岗,遇到突发事件马上出发。她说,有一天夜里接到了一个求救电话,发现是奶奶出现紧急情况,马上就联系当时的值班人员,我和站长以及另外一个小伙伴及时赶到,把奶奶先扶到床上,然后联系了家属,家属赶到的时候,就送到医院了,幸好没有发生骨折,只是软组织扭伤。

 

像袁俊秀一样,照护管理师不仅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而且还要为家属提供专业照护、饮食、康复训练指导,牛街养老服务驿站负责人苏云飞说,照护管理师是一种长期照顾的创新模式,相当于养老院的护理部主任,通过照护管理师的链接,相当于把养老院的服务带到老人家里面来,照护管理师大都是有医护背景的,主要是给老人建档、制定照护计划,对老人的照护者进行指导等,还要对接社区的为老服务资源。

据了解,2019年,北京试点建设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签约“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的老人可享受政府补贴,于是,西城区将照护管理师引入到签约老人的服务之中,2020年西城区专门开展了照护管理师的培训及认证工作,到目前,培育照护管理师244人,其中163人取得了《照护管理师资格证》,西城区民政局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君研表示,照护管理师就是社区养老服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其实就是老年人身边的社区养老服务的身边人,起到联动和撬动作用,让为老服务更好地运用于家庭照顾中,对于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西城区一直坚持加强照护师的培训和培养,在养老驿站中主要是培养站长和工作人员。

据统计,到去年底,西城区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已累计签约床位4670张,而照护管理师对这些签约老人提供了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也凸出显现了新职业——照护管理师的优势,不过,这一新兴职业也面临着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袁俊秀说,工作强度和待遇不匹配,职业遵从度和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这个行业没有特别高的工资,虽然说它现在也是新职业,但是希望这个职业被大众所认可。

据了解,尽管牛街街道4位照护管理师能满足街道100多个签约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老人的需求,但是,面对更多老人的需求还远远不够,街道市民服务中心负责养老工作的科长夏春红说,有关部门对这个职业给予更多的支持,同时,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来,不管是从服务的范围、覆盖面还是从服务的人群都要扩大,让更多老人能享受到这样的服务。

 
 

随着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增加以及更多居家老人的需要,对照护管理师的需求也急迫。令人欣喜的是,今年2月29日,人社部、国家医保局共同发布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照护管理师”成为国家新设置的一个职业工种,是指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护理知识、技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等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的从业人员,西城区民政局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君研说,这为西城区推行的“照护管理师”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新的标准。长期照护师不仅要具备为失能服务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还要能够处理一些突发情况,同时,还需要知晓长期护理保险等一些专业知识,长期照护师是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管理、长期护理保险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今后,西城区也会根据长期照护师职业发展的要求、标准对照护管理师的培训进行调整,丰富西城区的培训内容。

 

相比较国家发布的长期照护师的政策,西城的照护管理师略有不同,大健康与养老资深专家李文捷建议说,西城区可以与国家政策相结合,提供更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一方面是需求很大,一方面是供给跟不上,怎么办?应该大力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照护管理的模式,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从哪些渠道平台能找到专业的照护师,获取到有保障的服务,这样就能够引导老年人家庭去主动选择和购买。还要大力提高照护管理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职业认证标准,开展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来提高照护管理师的专业水平。

这一点与西城区养老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可心达成共识,她说,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综合性的政策促进照护师管理队伍的健康发展。要制定和推行全国统一的照护管理师的资格证和标准,包括考核认证体系,确保从业者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设立不同等级的资格证书,鼓励从业人员不断提高水平,打通晋升不同层级的通道。第二是教育培训支持,加大对照顾管理师及培训机构的资金的投入,鼓励一些高校包括一些职业院校以及一些相关专业的培训机构,开设专业的课程和实习课堂,更好的应对将来为老服务的需求。照护师如果按照职称类或者是相关等级的认定,行业就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和尊重,愿意加入的人才和人员就会越来越多。另外,在薪酬上不要把它等同于家政服务的层面,可以再提高,受到尊重的同时,薪酬上也应得到相应的补贴。在监管上也可以有一些绩效类的或者政策类的推动,包括一些免税等鼓励政策实施。

大健康与养老资深专家李文捷还呼吁,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搭建供需匹配的平台管理服务过程,保证服务质量,保障双方权益。从事开展居家养老照护管理服务的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持续运营能力和标准化服务能力。照护管理实际上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它的背后应该是一个整体化的经营和管理,有了这种支撑,照护管理师才能发挥作用。另外,相关的行业协会应该发挥行业的监管作用,推动家庭照护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居家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照护管理师这一新兴职业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将是一个充满发展前景的职业,一支具备健康监测、失能护理、家庭康复专业化照护管理师的队伍也将成为养老事业中的生力军。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流程编辑:U03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