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佳的黄油,相信许多消费者都并不陌生,安佳(Anchor)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旗下的品牌,该品牌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作为全球性品牌,安佳的产品热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然而,就在5月16日恒天然集团突然在其官方平台宣布剥离包括安佳在内的消费品业务的计划,其中还包括中国消费者熟知的Anlene(安怡)、Anmum(安满)等品牌。

 

强者恒强,发展势能强劲

恒天然集团(Fonterra Co-operative Group),也称恒天然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总部位于新西兰奥克兰。恒天然集团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是新西兰当地最大的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占全球乳品贸易的约三分之一。

其主要业务部门包括恒天然全球贸易、恒天然原料乳粉、恒天然消费乳品和恒天然餐饮服务。其中,恒天然消费乳品生产并在40个国家向消费者出售品牌乳制品。恒天然餐饮服务向餐饮业客户提供乳品原料和品牌消费品,这些餐饮业客户包括快餐连锁店、航空公司配餐中心、酒店和餐馆。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恒天然在全球市场实现总收入260.46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1.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原料渠道的有利利润,尤其是奶酪和蛋白质产品的组合,显示出恒天然在全球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若除去剥离智利索普罗业务(Soprole)以及中国汉沽农场的净收益,其税后正常利润为13.29亿新西兰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4.9%。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归因于国际原奶价格整体下降后,原材料收购价格大幅下降,从而增大了价格差,有效控制了成本。

就恒天然在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大中华区消费品业务在2023财年的营收为3.76亿新西兰元,而大中华区整体的营收为70.72亿新西兰元,因此消费品业务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中占比相对较小。

专注和聚焦,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对于恒天然这个强者来说,做大做强的秘诀在于专注和聚焦。

随着全球乳制品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恒天然需要不断调整其业务战略和产品组合。剥离消费品业务是恒天然对市场变化做出的积极应对,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据悉,此次剥离是恒天然希望将资源和精力更集中地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即作为高价值创新乳制品原料的全球领先供应商。剥离消费品业务将使公司能够更简单高效地运营,并专注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尽管消费品业务为恒天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剥离该业务可能会使公司短期内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然而,从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恒天然改善财务状况,提高盈利能力。

恒天然董事会主席Peter McBride在公开声明中表示:“我们已经完成了战略评估,这将强化恒天然的核心业务作用”,其核心业务即与奶农合作,收集可持续供应的牛奶,以及高效生产客户重视的产品。

中国乳制品格局或将生变

恒天然剥离消费品业务在中国乳制品市场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这些效应可能会在不同层面和角度对市场产生影响。

恒天然作为全球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剥离消费品业务将使得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其他乳制品企业可能会看到市场机会,加大在消费品领域的投入,以填补恒天然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这可能会导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更加激烈,同时也有可能催生一些新兴的消费品牌。

对于供应链上的生产商来说,由于恒天然在中国乳制品行业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退出消费品市场可能会使得一些依赖其供应链的乳制品生产商面临供应链调整的压力。然而,这也可能促使这些生产商寻找新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以确保其业务的稳定运营。

对于蒙牛和伊利等一直在寻求增长和扩张机会的全国性乳企来说,是否将考虑收购恒天然的消费品业务还未可知,这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这些公司的战略规划、财务状况、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对恒天然业务的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