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4周年,顺义区不断探索和深化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关键小事”,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以智促治,管理更高效

空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复查垃圾分类检查系统中派发的问题。(资料图)

“通过垃圾分类检查系统,我们可以查看物业对垃圾分类问题的整改情况,若不合格,可驳回后督促物业继续完善。”空港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周晨光说。

顺义区搭建垃圾分类检查系统,检查人员可将垃圾分类相关问题实时上传平台,审核人员将问题派发各属地,属地审核后将问题派发给各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责任人将在48小时内整改并回传图像,属地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复审。通过四级响应闭环机制,当日检查问题被及时有效整改。

撤桶并站,布局更合理

 

莲竹花园小区的垃圾桶站干净整洁。

天竺镇莲竹花园小区内设有4个垃圾桶站,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有序。“我们组织属地开展实地调研,根据楼栋分布情况和居民投放习惯,设计桶站位置,确保居民使用更方便。”区城市管理委城乡环境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李响介绍。

近年来,顺义区大力推进撤桶并站,不断优化桶站布局。全区小区桶站数量从2021年的4101组缩减至目前的1973组。桶站配备了雨棚、脚踏等装置及设施,让居民投放垃圾更便利。

基层赋能,宣传更到位

胜利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资料图)

胜利街道组织辖区内社区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周”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顺义区各社区均安排了垃圾分类指导员。他们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开展宣传活动,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更深层次开展贡献了基层力量。区城市管理委成立了垃圾分类讲师团队,在25个属地开展了686场次垃圾分类宣讲和现场活动,分年龄、分领域、分人群匹配宣讲课程,参与人数达4万余人。

示范创建,治理更精细

工作人员清运社区内垃圾。(资料图)

顺义区制定了《顺义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示范居住小区(村)创建工作方案》,按照“五有”“四好”新标准,积极推进达标、示范小区(村)创建工作。

200个达标、190个示范居住小区(村)见证了不断提升的基层精细化治理水平。区城市管理委已完成了9轮全覆盖检查,针对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将反复出现的问题横向移交区城管执法局,纵向移交各属地综合执法队,有力推进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做实做细。

来源:北京顺义

作者:侯欣泽

流程编辑:u031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