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为祖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30年、作出卓越贡献的黄旭华院士因病逝世,让无数人悲痛不已。
今天(10日)上午,黄老遗体送别仪式将在湖北武汉举行。让我们再读一次他的故事。
对于妻子孩子,黄旭华充满了感激与亏欠。他和妻子李世英1956年结婚,先后有了3个女儿。
他离开家后,妻子用瘦弱的肩膀,默默支撑起整个家。老伴儿将他称作“客家人”,每次黄老从单位回家小住,李世英就打趣他说:“又回家做客了?”
连孩子们也跟着起哄:“爸爸又回家出差了?”
△黄旭华全家福
正是因为妻子默默地照顾好一个家,黄旭华才能专心致志于核潜艇事业。他总对旁人说,自己欠了妻子一辈子,感谢她无怨无悔的付出。
05
深潜300米
你可能想象向死而生的勇气?
1988年,新型号的潜水艇在研制最后阶段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
深潜试验风险很大,任何一条焊缝、一条管道、一个阀门若承受不起海水压力,都会造成艇废人亡。试验之前,有人甚至给家里留了遗书。
黄旭华拿出了科技人员的自信与勇气:“我跟你们一道下去!我是总师,不仅仅要为这条艇负责,更要为艇上170个乘试人员的生命安全负责。”
核潜艇开始以50米、10米的速度下潜,后来陆续5米、1米慢慢越潜越深,快到300米时,潜艇顶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个位置咔咔作响。
这样的声音,在水下300米深处,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而黄旭华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胜利。
△黄旭华(后排左一)同参与深潜试验的科研人员合影
试潜成功!不会作诗的黄旭华,激动地写下: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这次深潜试验,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都因承受压力过大而渗出了血……
△深潜归来
从此,中国核潜艇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的大洋之中,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力。
在黄旭华的带领下,我国仅用了13年时间就走完了美苏至少要用30年才能走完的核潜艇研发之路。
△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四位总师合影(左起赵仁恺、彭士禄、黄纬禄、黄旭华)
06
这一切的一切
都只为了——中国
1926年,黄旭华生于广东海丰县。他从小的志愿是学医,继承父母的意愿——治病救人。可时代洪流将他人生计划全盘打乱。小学时,七七事变爆发,年少的黄旭华开始思考:
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这正是因为中国太弱了,弱国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我要学航空,学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保卫我们国家的蓝天;或者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国从海上进来的侵略。
——黄旭华
1959年国庆10周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来到中国,我国政府向他提出研制核潜艇的技术问题,然而他傲慢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寄希望于苏联老大哥援助的梦想完全破灭后,毛主席发出了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正是这句话,黄旭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核潜艇事业。
后来,90多岁高龄的黄旭华每周都要在719研究所带上眼镜和放大镜,工作5个半天。他说,自己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什么时候退休不知道,身体还可以干几年。
在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时,90多岁的黄旭华演讲时,推开了为他准备的椅子,全程站着完成演讲,这让在场的所有人润湿双眼。
有人曾问他,祖国是什么?
黄旭华这样回答:“列宁说过的,要他一次把血流光,他就一次把血流光;要他把血一滴一滴慢慢流,他愿意一滴一滴慢慢流。一次流光,很伟大的举动,多少英雄豪杰都是这样。更关键的是,要你一滴一滴慢慢流,你能承受下去吗?国家需要我一天一天慢慢流,那么好,我就一天一天慢慢流。”
我们核潜艇阵线广大员工,他们呕心沥血、淡泊名利、隐姓埋名,奉献了一生最宝贵的年华,还奉献了终生。如果你们要问他们这一生有何感想,他们会自豪地说:这一生没有虚度。再问他们你们对此生有何评述,那他们会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此生属于祖国,此生属于事业,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无怨无悔!
——黄旭华
向黄旭华院士致敬!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