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傍晚华灯初上,当您在国家大剧院或国家图书馆,可知道舞台灯光的绚丽多彩、图书阅览区的灯火通明,是跨越3000公里的新疆绿电“秒”送到这里的呢?
5月9日,记者从首都电力交易中心获悉,随着4月新疆送北京的1200万千瓦时错峰绿电交易量全部完成,北京新疆携手通过“新疆绿电午间发、北京负荷晚间用”的市场化交易新模式,首次实现新疆午后阳光“点亮”北京夜景。
位于新疆哈密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张利民摄
此次错峰交易的绿电主要来自新疆阿勒泰、哈密等地区的光伏发电企业,通过特高压直流工程通道,跨越约3000公里向北京错峰输送,主要满足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部分电力用户的绿色用能需求。
据了解,北京与新疆有着至少2个小时的光照时差,每年4月份,新疆光伏发电出力最高峰为每天15时,而北京用电晚高峰从17时开始。北京、新疆利用地理区位的特点,以错峰交易巧解绿电供需“时空锁”,这不仅让新能源企业能更准确预测发电能力,也以小时级交易曲线充分挖掘绿电潜力,形成能源时空互补格局。
“考虑到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能力波动性较大的特点,我们创新采用绿电错峰交易的方式,共成交以光伏发电为主的电量1200万千瓦时,在扩大绿电进京规模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新疆光照充足时段的光伏消纳。”首都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员崔东君介绍。
这一绿电错峰交易新模式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与首都电力交易中心、新疆电力交易中心联合实施。利用天然的光照时差特性,将新疆午后光伏发电高峰与北京傍晚用电高峰精准衔接,推动新疆富余电力能送尽送,此举既为破解新疆新能源消纳难题、促进新疆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也为“双碳”战略落地和北京电力保供、能源低碳转型增添了新动能。
首都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大厅
新疆风、光资源丰富,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其与东部地区的光照时差利用是解决新疆乃至西部地区新能源消纳的有效途径。夏季,新疆部分区域光照时间甚至可延续到22时,此时仍是东部地区用电负荷的高峰期。
2025年以来,首都电力交易中心通过平台聚合等方式,创新开展省间绿电集中竞价交易,截至5月初,新疆送北京绿电交易达成电量已经超过3200万千瓦时。下一步,首都电力交易中心将持续挖掘错峰绿电潜能,充分利用新疆夏季光伏送出能力延伸的特性,探索新疆绿电覆盖北京17时至22时的晚高峰用电需求,进一步提升跨区绿电保供能力,为推动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活力。
首都电力交易中心人员在北京绿电碳汇联合服务工作站开展市场服务工作(张庆玉 摄)
近年来,北京市外调绿电规模持续扩大,绿电供应更加充足。数据显示,北京市外调绿电消纳量由2016年的98亿千瓦时提升至2024年的350亿千瓦时,全市绿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由2016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29%。2025年,预计北京外调绿电规模将超过400亿千瓦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李博
流程编辑:U07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