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天的一个夜晚,长春一座白色小楼外寂静无声。突然间,一道微弱的光亮,从窗户外面照射进屋里,一个黑影借着这点亮光,悄悄地翻进屋。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次偷窃,拉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物大劫难的序幕。
吉林长春市区中心有一处极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群,这就是伪满皇宫旧址。如今,这里已经改建成伪满皇宫博物院。院落东北角,矗立着一座单体砖混的灰白色楼房——小白楼。
它占地约600平方米,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伪满皇宫居住时,经常出入这里。当时,一楼东侧的房间存放着大量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书法名作、珍品画卷。
在这批书画珍品中,有一幅珍贵的画作——《游春图》。这幅画横长80.05厘米,纵长43厘米,描绘了古时贵族出游的场景。
在留传至今的中国书画中,宋代以前的作品极为稀少,千金难觅,而《游春图》距今约1500年,是隋朝画家展子虔传世的唯一画作,价值连城。
1945年,溥仪仓皇逃离伪满皇宫时,随身携带的珍贵书画有120多件,其余1000余件文物都被遗弃在了小白楼。
这些珍贵画卷随意地堆放在一起,被尚未撤离的守卫发现了。消息很快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守卫趁着巡逻的机会,翻入小白楼内,从暗偷到明取、直至哄抢,小白楼内的书画很快被洗劫一空。
小白楼里国宝被哄抢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千里之外的北平。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和当时在北平图书馆工作的赵万里得知消息后,寝食难安。他们决定抢救这批国宝。
可问题是,抢救国宝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简单,应该从哪儿入手呢?经过一番商议,他们专诚找到了琉璃厂墨宝斋掌柜马宝山。
马宝山为人正直可靠,不仅在长春人脉广布,更是对古籍画作有深入研究。
马国庆
马宝山之子
马衡跟赵万里一块儿到了我们家。问我父亲说,小白楼那儿出事了,你知道吗?我父亲说知道,见报了。他们说你最好去一下。
马宝山早已听说国宝流失的消息,深知这批书画价值的他忧心忡忡,而最让他牵挂的还是那幅《游春图》。
一到长春,马宝山直奔熟悉的古玩店铺。当地的朋友告诉他,在争抢字画的时候,伪满皇宫的守卫军们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很多珍贵的字画被严重破坏。
情急之下,马宝山做了个重要的决定。
马国庆
马宝山之子
他就登报寻找画卷,说代表故宫,代表北平图书馆,收碑帖、字画。
一时间,手中有古画的人都来卖画。
马宝山从长春抢救回了晋代顾恺之的《洛神图》、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元代朱德润的《秀野轩图》等诸多珍宝。
带着这些文物,马宝山回到了北平。可是,那幅存世久远的画卷《游春图》却始终杳无音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幅传世名画竟出现在琉璃厂另一位商家的手中。《游春图》现世的消息传出后,有人要以800两黄金的价格收购这件国宝。当时,时局混乱、经济萎靡,能出此高价购买的只有外国人。
有一位收藏家听说了消息后坐立不安,他深知国宝的重要性,于是,他挺身而出,要以一己之力阻止《游春图》流失国外。他就是张伯驹。
《游春图》虽然是由琉璃厂的掌柜穆磻忱在长春发现并收购回来的,但过程中有多家同行参与。依照当时古玩界的行规,穆磻忱无权单独处置《游春图》。
马国庆
马宝山之子
张伯驹找到我父亲。我父亲一听,说是怎么回事,知道张伯驹喜欢这个东西,他不会卖给外国人,就说这事我想办法吧。这个是国宝中的国宝,不能让它出国。
马宝山与拥有《游春图》的同行们多次商议,古玩商们最终被张伯驹的拳拳爱国之心深深打动,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决定以200两黄金的价格将《游春图》卖给张伯驹。
但此时的张伯驹,手头几乎没有一点钱了。此前为了阻止国宝流散海外,他已散尽家财,收购了多幅宋元时期的珍贵名画。为了凑齐款项,张伯驹不得已卖掉自家宅院,妻子潘素也卖掉了首饰。
交易当天,卖方代表李卓卿按惯例请来了一位金店师傅。然而,验过金条后,师傅称张伯驹带来的金条成色最多六成,也就是说这些200两黄金最多值120两。关键时刻,马宝山为张伯驹做担保,答应日后将黄金补齐。
出于对张伯驹极为敬重,再加上好友马宝山的担保,李卓卿最终决定将《游春图》交予张伯驹。
1952年,张伯驹、潘素夫妇将《游春图》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岁月流转、战火已熄,如今的《游春图》已经成为故宫博物院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浩瀚历史长河,无数国宝在战火纷飞中颠沛流离,也在危难之际被坚定守护。这些珍贵文物,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基因与血脉。
来源:CCTV国家记忆
流程编辑:U07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