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上午,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在北京怀柔隆重开幕。本届大会以“视听无界 价值共融”为主题,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共同主办,汇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龙头企业、技术机构及学术研究机构代表,共同探讨视听产业融合创新路径,推动产业生态焕新升级。

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青俊在现场精彩演讲

作为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视听产业 开放麦”环节上,怀柔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青俊面向海内外企业家发出诚挚邀请,全面介绍了怀柔区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影视产业集群建设、政策扶持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出一个快速崛起的“光影之城”的崭新图景。

“京郊明珠” 迎光而上

怀柔区地处北京市东北部,距离市中心仅5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32公里,区位优越、交通通达,是首都的重要生态涵养区。这里山水相映,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京郊明珠”“北京后花园”。

近年来,怀柔区立足生态优势,融合影视文化与文旅资源,打造“慢生活、微旅游”式的全域影视文化旅游新格局,形成集拍摄、观光、消费、休闲于一体的文旅融合新场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影视从业者前来追光逐梦。

中国影都 光影之源

“怀柔是国家级的影视产业示范区,是中国影视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王青俊在介绍中表示。自2005年起,中国影都落户怀柔以来,累计吸引投资超过70亿元,聚集了中影、博纳、阿里影业等1800余家文化娱乐类企业,拍摄制作影视作品4000余部,近年来国产票房过亿影片中,约半数来自怀柔。

北京国际电影节永久落户怀柔,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投入使用,完善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体系,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了宜居宜业的理想环境。正如王青俊所言:“光影的魔法,在怀柔触手可及。”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怀柔是全球科技设施密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五大科学方向布局37个重大设施项目,吸引了近700名外籍科学家和学者在此工作生活。

科技与影视在此深度融合。中国影都在数字视听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影CINITY LED电影屏放映系统成为全球首款支持4K 120帧高格式的影院LED产品,《安国夫人》成为首部全片使用LED虚拟拍摄技术的国产院线影片;博纳影业打造的AIGC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成为线上热播作品。影视科技和数字衍生品产业在怀柔实现了从“概念”到“落地”的快速跃迁。

政策牵引 护企成长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怀柔区近年来推出一系列精准政策,为影视企业和创作者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其中,“中国影都青年影人优享计划”“北京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为青年创作者打通从校园到拍摄一线的“最后一公里”,单个项目可获得最高50万元资金扶持。

今年5月,怀柔区又出台了《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涵盖六大类支持内容,单项扶持额度最高可达300万元,从企业成长、作品奖励、技术创新到文化空间打造与消费新场景布局,构建起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产业扶持生态。

政务服务也同步升级。怀柔设立全国首个国际影视摄制服务中心政务服务站,集成办理66项市区两级事项,并通过“怀柔政务”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全流程服务。目前已为3000余家企业提供服务,助力《长津湖》《大决战》等百余部重点影视项目顺利落地。

人才筑基 生态优先

怀柔区持续优化影视教育资源布局,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的建成启用,不仅提升了区域影视教育水平,也为产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同时,完善的住房、医疗、商业服务体系,也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了“拎包入驻”的优质保障。

“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家朋友们走进怀柔、走进影都,跃入光影世界,共谋发展,共创未来。”在演讲最后,王青俊发出诚挚邀请。

从影视制作到科技研发,从产业政策到政务服务,怀柔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首都文化强区的发展使命。此次在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的精彩亮相,更让世人看到怀柔作为国家文化战略高地的无限潜力。

光影之路,未来可期。怀柔,正以“视听无界,价值共融”的坚定步伐,书写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怀柔答卷”。(文/刘涛)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