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为探讨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宣讲家网发表了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的文章《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支点》。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学习笔记第44期

划重点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经济基础决定文化上层建筑,文化作为观念意识的上层建筑,虽受经济基础制约,但能展现独立性并对经济产生重要反作用,正如恩格斯所言,各类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且影响经济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民为邦本”“义利统一” 等理念为经济发展注入人文底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形成的服务意识、开放进取等隐性文化要素,为改革发展提供优质人文环境。

经济活动本质是人的活动,文化作为人文价值符号,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渗透于其他生产要素和经济行为中,既调动个体生产积极性,又影响宏观资源配置。

必会点

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内涵:经济发展不仅仅等同于经济总量的增长,还内含着分配正义、伦理道德、观念习俗等文化要素,需满足人民对 “物质 + 精神文化” 美好生活的双重需求。

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机制:影响人的观念与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规范市场秩序;塑造优质人文环境,优化生产关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文化产业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带动产业链协同增长。

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立足人民文化需求、以文化赋能发展动力、挖掘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塑造优质社会文化环境。

金句摘录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经济发展从来就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数据式增长,而是统筹包含物质条件与文化演进的综合范畴。

关联知识点1

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精神需求是人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需求。文化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温润心灵,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基因,塑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涵育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需要厚植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还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联知识点2

文化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领域所面临的供给问题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与之相伴随的是人民群众更加旺盛、更高层次、更加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客观上要求扩大优质文化供给,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以文兴业、以文赋能,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高质量发展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联知识点3

文化激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反复证明,任何突破性创新实践都根植于崇尚创造、激励探索的文化土壤之中。文化作为创新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推动科技、艺术、设计和其他领域的发展。而创新创造所产生的巨大价值,又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创新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便是形成良好的创新文化与创新氛围。只有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不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力。当创新文化深度融入社会肌理,创新活力必将如春潮涌动,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第四十四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