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北京市“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巡讲活动启动,三个分团同步在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房山区、昌平区开讲。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院长贺亚兰,党组成员、副院长、市委讲师团团长肖峻峰出席宣讲活动,近700名党员干部群众现场聆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共同组建“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包括首都高校青年教师、各区委党校青年教学骨干和市社科院青年科研人员等15名宣讲员。他们聚焦“三个务必”、乡村振兴、“两山”理论、社区治理、文化科技融合、人民城市理念、北京中轴线、商业航天等内容,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案例阐释大道理”,深入浅出地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轻巧化传播。
第一分团
第一分团先后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和丰台区东高地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宣讲。
海淀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吴佳佳结合《觉醒年代》《大山的女儿》等影视剧,通过讲述革命前辈的英雄故事和新时代青年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践行“三个务必”。东城区委党校管理教研室讲师吴欣娴结合钟鼓楼保护更新的生动实践,系统阐释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理念,全面展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智慧。密云区委党校教研室教师刘思雨、顺义区委党校教研一室主任张奎、市社科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周倜,分别从“两山”理论、文化自信、新媒体城市名片打造等方面进行宣讲,展现了北京市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探索。
第二分团
第二分团先后在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事处和朝阳区麦子店街道国际中心宣讲。
朝阳区委党校副教授黄玥聚焦朝阳区亮马河40多年治理实践,结合其从传统河道到国际风情水岸、再到世界级滨水经济区等的发展成效,生动阐释“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温泉从近年高校本科专业有哪些调整、为什么调整,以及未来调整趋势等三个方面,深入阐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驱动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创新实践。怀柔区委党校培训四科副科长魏小芳、通州区委党校科研资政科讲师刘伟、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宏伟,分别围绕科技与文化的双向赋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主题,结合典型案例展现了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并为推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第三分团
第三分团先后在房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昌平区城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宣讲。
房山区委党校科研室科员张宇吉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七有”“五性”,以房山区在教育提质、医疗优化、养老服务升级、就业保障强化等方面的具体实践,生动讲述了北京的民生答卷。昌平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曹琪通过深入分析昌平区昌盛园社区由“乱”到“治”、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在“家门口”的发展故事,充分彰显党建引领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实践伟力。市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党校教研处教师郑丽娜、北京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晓颖,分别从国潮文化、商业航天、人民城市理念等角度进行宣讲,展现了北京在不同领域的生动实践和发展成就。
宣讲活动全程气氛热烈,掌声连连,在听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东高地北社区工作者孙蕊:《牢记“三个务必” 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尤为触动我心,我深刻认识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赶考”从来不是党员干部的“专属课题”,更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中应有的姿态——即便身处平凡岗位,也要以“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将革命先辈的“赶考”精神融入日常,在生活中坚守初心,在工作中永葆艰苦奋斗的作风,于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时代发展注入涓滴之力。我将把这次宣讲的收获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一方面,当好“理论宣传员”,把宣讲中传递的思想精髓、实践案例用居民听得懂的语言讲清楚、说明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另一方面,做好“民生答卷人”,以“赶考”的清醒面对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群众急难愁盼的痛点,像革命先辈那样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回应群众期待。唯有如此,才能在基层的“考场”上,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合格答卷,让“生动实践在京华”的篇章在社区一线续写更动人的注脚。
房山区史家营乡金鸡台村第一书记郭威:宣讲内容紧密围绕党建、民生、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其中,房山区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潮文化、商业航天等主题的宣讲,让我看到了北京在文化科技融合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激励我们在农村工作中也要勇于创新。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现在工作的金鸡台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做好红色点位的挖掘和串联工作,打造具有特色的红色研学路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工作实际,以这些优秀实践为榜样,切实扎根于基层,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城区广外街道京铁和园社区党委书记程子夏:今天的宣讲如同一场“及时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对提升我们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启发巨大。黄玥教授以亮马河治理为镜,深刻诠释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真谛,这正是我们社区工作必须坚守的初心——一切工作都要围着居民转,着力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张宏伟教授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建议,尤其是“服务触手可及”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务实策略,为我们正在推进的社区养老助餐、日间照料和适老化改造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深感责任在肩。魏小芳老师展示的科技赋能文化案例,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让社区文化服务更便捷、更丰富。刘伟老师讲述的乡村振兴故事中“下好先手棋”“解除紧箍咒”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破解社区治理中的瓶颈难题。宣讲员们用“小故事”讲透了“大道理”,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坚定了我们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决心。我们将切实把这份理论养分吸收好,更精准地对接居民需求,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努力建设让居民更舒心、更安心、更暖心的幸福家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宣传部、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联合开展“生动实践在京华”系列宣讲活动。其中“生动实践在京华”理论微宣讲市级示范团从8月19日至21日,深入16区和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理论宣讲示范基地等基层单位开展全市巡讲17场。9月中上旬,市级示范团将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云宣讲,进一步扩大宣讲活动的受众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国复兴有我——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和各区、各系统、各单位特色分团,将组成“1+X”宣讲矩阵,于9-10月开展“七进”巡讲100场,10-11月开展云宣讲,在北京时间等新媒体平台直播100位优秀百姓宣讲员的宣讲,在公交、楼宇电视、户外大屏等展播系列短视频。
供稿:理论宣讲处
审核:杨婧雅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