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逝世59周年纪念日。当晚,北京音乐厅烛光轻摇、声韵流淌,这场名为《文学响宴——老舍的城》的名家朗诵演出在此温情回归。总导演陈薪伊携濮存昕、斯琴高娃、袁慧琴、李立宏、任志宏、史可、陶虹、春妮、赵普、季冠霖、大山、庭山等十余位艺术家再度集结,以声音为舟,以文学为桨,带领满场观众驶入老舍笔下那个既熟悉又辽远的精神北京。

《文学响宴——老舍的城》名家朗诵演出现场

演出在北京特有的鸽哨声中启幕,西方古典乐与中国白话文奇妙交融,大提琴的低沉、小提琴的婉转与钢琴的清越,为扎根于京城土壤的文字铺展出辽阔而深情的声景。老舍之于北京,恰如狄更斯之于伦敦,雨果之于巴黎,他让北京的胡同有了心跳,让市井的百姓成为史诗的主角。

主创团队选篇颇见匠心,既有经典回响,亦见学术新探。濮存昕初读《微神》,道尽初恋的凄美与命运的荒凉;斯琴高娃再度诠释虎妞与祥子的洞房夜话,挣扎中透出人性的微光;大山以《四世同堂》中富善先生一角,幽默中见文化碰撞;李立宏以“舌尖”般的嗓音演绎《老舍自传》,自嘲里藏着一个时代的悲欢。更有《有了小孩儿以后》的甜蜜烦恼、《宗月大师》的感恩禅意、《新爱弥耳》的教育之思、《抱孙》对女性命运的讽刺、《婆婆话》对婚姻本质的洞察、《蜕》对生命困境中成长的唤醒——老舍不仅是旧北京的记录者,更是人性与社会的锐利评析者,经由史可、任志宏、赵普、陶虹、季冠霖、庭山的声音,深深走进观众的心里。

《文学响宴——老舍的城》名家朗诵演出现场

尤其动人的,是孩子们清澈的朗读声与快递小哥质朴的演绎。小学生与艺术家共读《可爱的北平》,童声琅琅中,文脉悄然传承;一位快递员走上舞台,诵读祥子梦想拥有一辆黄包车的心声——“他有力气,年纪正轻……他必能自己买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那一刻,文学与现实叠印,台上台下为之动容。

《文学响宴——老舍的城》名家朗诵演出现场

演出中还有一个小高潮,京剧名家袁慧琴演绎的《重整河山待后生》,发出抗战的怒吼,也是文化的坚守。老舍曾说:“笔是枪,把血洒在纸上。”而在这一夜,笔化作了声音,声音化作了烛光。当全场灯光暗下,观众手持烛火静静聆听,老舍的文字不再是铅印的往事,而是流动的、呼吸的、可与每个人共情的当下。

这不仅是一场致敬,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去年岁末的首演一票难求,今夏加演,是回应热切呼声,更是对老舍文学生命的延续。作为大戏看北京·2025第九届老舍戏剧节的先声,这台演出将散落在文集深处的文字重新擦亮,让一个时代的观察与叹息,再次叩击当代人的心灵。

本场演出还通过抖音直播矩阵实现全域传播,濮存昕、斯琴高娃、任志宏、春妮等艺术家个人账号,联合央广云听、北京文艺广播、北京日报等中央及市级媒体官方抖音号同步发起共创直播,打造“8.24全网夜读盛典”。前央视主持人赵普更在直播中向手机前的观众发出邀请:“让我们一同入席,做文学的守夜人。”这场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事件,以三千万粉丝线上燃烛共读的壮观场面,将老舍的文学世界推向更广阔的公共空间。

《文学响宴——老舍的城》名家朗诵演出现场

大戏看北京·2025第九届老舍戏剧节依然秉承文学精神、关注城市生活,构建文学与戏剧和城市的立体叙事,既彰显北京作为文学、戏剧之城、文艺之都的底蕴,也体现老舍戏剧节的核心价值“让戏剧流淌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集中开展30余部、60余场中外精品剧目演出和戏剧文化活动,通过文学性、国际性和丰富的“文旅+戏剧+消费”的活动打造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金秋的文化名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润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