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光明日报》发表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子课题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德明的文章《西方亲历者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族抗战》。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学习笔记第60期

划重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号召下,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团体都通过各自的方式支持抗战,真正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坚持在敌后战场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并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坚信“兵民是胜利之本”,开展人民战争。

必会点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发布《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广泛动员群众参加抗战,组织群众进行人民战争,开展持久战。

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发展: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全国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抗战,并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

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创造性地开展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等战术,重创了日伪军,扩大了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句摘录

中国抗战的过程必然是先败后胜、转弱为强,这已经成了确定的方向了。在中日战争初期,一般形势是日本强、中国弱,可是今后的形势必是日本的弱点渐渐暴露出来,中国的力量则渐渐加强起来。

我们的工作,是以不疲倦的努力,解释现在的形势,联合国民党及其他一切爱国党派,为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在抗日统一战线时期中,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

      

关联知识点1

  奥地利医生罗生特以新四军为例指出:“新四军的出色的游击战术,首先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支援,这些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可以经常破坏日本人的交通线。新四军的情报部门工作很出色,群众宣传员及时把敌人的一举一动通报给我们,这些宣传员都是军队派去向农民做宣传工作的,和群众打成一片,生活在一起,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步建立起一支地方民兵武装,源源不断地向军队输送后备力量。”西方亲历者通过观察八路军、新四军的作战实践认识到,在作战中广大群众大力支持,真正实现了军民一体,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发展壮大的有力保障,再次印证了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体现了全面抗战路线的重要作用。

     

关联知识点2

  美国外交官谢伟思评价抗日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保护地主利益等经济改革时指出:“对于农民,最有效的措施是减租减息。但这种减少是适当的和有限制的,政府通过保证农民交纳已减低了的租息来保护地主的利益。保证不干涉私人企业并帮助它增加生产。这样,就会消除地主、商人集团的恐惧。”西方亲历者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系列改革,动员各阶层参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的这些改革变化,都是为了服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通过民主的方法吸引各阶层广泛参与抗战,在民主政治和经济文化建设中堪称全国楷模。

     

关联知识点3

  德国记者希伯描述游击队的活动:“他们甚至能够进入被占领的城市,更能渗入农村,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农民的掩护和保护。他们与当地的群众组织一道工作,普遍建立了情报站,使军队能及时得到有关日本警备部队的数目和兵力部署的情报。”西方亲历者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游击战中充分发动农民组织自卫军、游击队、民兵等参加抗战。这些地方武装与正规军密切配合,成为敌后游击战不可或缺的军事力量。

 

第六十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审核:许成成

责任编辑:苏文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