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天坛中和韶乐、颐和园长廊故事、景山宫苑牡丹、中山宫廷金鱼、香山二十八景微缩景观、北京动物园萌兰文创、国家植物园珍稀濒危植物、北海公园顶流荷花、陶然亭华夏名亭、紫竹院竹荷诗景纷纷亮相,市属公园组团进入城市副中心,带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自6月17日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统筹市属公园、博物馆资源,系统引入园林文化微展览、艺术演出、非遗体验、科普教育、文创展销等多项内容,推出“古韵传承 文化交融”开放主题季活动,使这座新开园的遗址公园迅速成为城市副中心的热门文化地标,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文化休闲体验。

天坛、颐和园、景山、香山、国家植物园、北京动物园、中山、北海、陶然亭、紫竹院十家市属公园以“一周一园一主题”的形式轮番亮相,从山水园林遗产、中轴线文化、园林艺术,到红色记忆、自然教育和非遗传承,全方位、多维度呈现北京历史文脉的深厚底蕴与当代创新。

市公园管理中心服务管理处处长缪祥流介绍,本次主题周是创新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公园资源共享共建的重要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输出成熟公园的运营经验、文化IP与活动策划能力,进行跨园交流、文化融合互动,快速提升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作为新公园的文化服务效能,积极打造城市会客厅。”

在这一系列文化活动的背后,是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馆园一体”运营模式的持续深化。开园至今,公园已逐步建立起以“路衍芳踪”“县映汉风”“故匠新生”“城载文脉”四大板块为主轴,加一个“路县少年说”志愿者体系的“4+1”科普教育品牌。目前已开展三十余场互动体验活动,并培养出一支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志愿讲解团队。

据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园长韩捷介绍,作为北京地区首个以汉代城址为主体建立的遗址公园,也是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路县故城遗址公园在文物保护与价值传播中特别注重“体验感”与“生活味”。近期,公园在南园考古体验区开辟的汉代农耕试验田,遵循汉代种植模式进行区域规划,种植大豆、高粱等5种传统作物,重现两千年前的农业风貌与粮食存储技艺。据悉,未来还将在北园扩展规模化种植区,形成兼具教育与景观功能的农耕文化展示示范区。

接下来的三周,随着玉渊潭公园“玉渊花园”、百望山森林公园“路县寻迹 百望观鸟”和中国园林博物馆“AI生活 爱园林”主题活动陆续在路县故城遗址公园与游客见面,本次主题季即将迎来收官。据悉,后续路县故城遗址公园还将在国庆、中秋期间推出多项文化活动,推进市属公园优质资源向城市副中心辐射,打造更多高水平、有温度、可持续的文化产品,真正实现千年文脉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活化与传承。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代丽丽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