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对于石景山市民而言,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 坐落于长安街西延线上的新首钢大桥,其桥下约 2.3 万平方米的空间正式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曾经闲置、环境杂乱的桥下区域,经过精心规划与改造,如今已蜕变为集运动、休闲、文化功能于一体的 “活力港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新选择,也为城市更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首钢大桥自建成通车以来,便凭借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重要的交通地位,迅速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无数游客与市民争相打卡的 “网红地标”。每当夜幕降临,大桥上的灯光璀璨夺目,与周边的首钢工业遗址交相辉映,成为京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然而,与大桥本身的 “高光时刻”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桥下空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处于 “被遗忘” 的状态。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充分挖掘城市空间的潜力,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石景山区政府经过多次调研、规划与论证,最终启动了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改造工程。

此次改造工程以 “全龄友好、运动休闲、文化融合” 为核心理念,旨在将这片 “灰色空间” 打造成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需求的公共活动场所。

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充分考虑了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与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不仅注重空间功能的实用性,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尤其是冬奥元素,以此呼应首钢园区作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的历史背景,让市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冬奥文化的魅力。

如今,焕新亮相的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自西向东主要由 “冰雪梦工厂”“驿站”“雪花乐园”三个特色区域构成,每个区域都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选择。

位于西部的 “冰雪梦工厂”,是运动爱好者的 “天堂”。这里设置了专业的轮滑区与非标球场,满足了不同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轮滑区的地面采用了高品质的防滑材料,不仅平整度高,还能有效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为轮滑爱好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运动环境。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选手,都能在这里尽情享受轮滑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非标球场则采用了灵活的设计,可以根据需求快速转换为足球场、篮球场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球场周围设置了防护网,既保证了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又避免了对周边区域造成干扰。

每天清晨与傍晚,这里都热闹非凡,市民们三五成群,有的在轮滑区尽情驰骋,有的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欢声笑语回荡在桥下空间。

中部的 “驿站” 区域,是为市民提供休息与服务的重要场所,尤其受到骑行爱好者的青睐。驿站采用了简约、现代的设计风格,外观与大桥的整体风格相协调。

驿站内部配备了休息座椅等基础设施,市民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缓解运动或出行带来的疲惫。

东部的 “雪花乐园”,则是集健身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区域,主要面向全年龄段市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与儿童。

这里配备了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械,包括漫步机、扭腰器、上肢牵引器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健身器械旁边设置了休闲座椅,市民在健身之余,可以随时坐下休息,享受悠闲时光。

针对儿童群体,“雪花乐园” 还专门开辟了一片儿童游乐区,设置了滑梯、秋千、攀爬架等游乐设施,所有设施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确保儿童游玩过程中的安全。

每到周末,这里便成为了亲子互动的热门场所,家长们带着孩子在这里尽情玩耍,孩子们的笑声与家长们的陪伴,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

自开放以来,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迅速成为了京西地区的 “新地标”,每天都吸引着大量市民前来打卡体验。在开放时段内,广大市民无需预约即可进场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空间的便捷性与可及性。

清晨,有老年人在这里打太极、练健身操;上午,有家长带着孩子在儿童游乐区玩耍;下午,有运动爱好者在轮滑区与球场上挥洒汗水;傍晚,有市民在这里散步、聊天,享受惬意的晚风。

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市民,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新首钢大桥桥下空间的成功改造,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空间升级,更是北京城市更新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它充分证明了城市 “灰色空间” 并非 “无用之地”,只要经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就能变 “废” 为 “宝”。

成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丰富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

未来,相信北京会有更多这样的城市空间得到改造与利用,为市民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石景山区摄影家协会 岳星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石景山官方发布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