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雄能看见今天的中国,他们会说什么?”屏幕上,一位年轻战士的虚拟影像缓缓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历史的长空。会场陷入短暂的寂静,唯有窗外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对这个问题的回应。8月28日,北京市“伟大抗战精神”百姓宣讲团走进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带来了一场特殊的精神洗礼。这次报告会创新性地引入AI技术,多位抗战英烈的面容被精准复原,营造出强烈的沉浸感,技术与情感完成了奇妙的共振,让历史记忆以全新的方式“活”在当下。
宣讲现场
宣讲团成员郑然、罗通、马成、郑凯雯、张董、沙峰分别从不同维度诠释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他们通过真实历史故事与个人感悟,生动展现了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1
丰台区宛平街道社区工作者郑然讲述着爷爷如何顶着烈日、冒着寒风,无数次向游客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细节。如今,郑然接过爷爷的“接力棒”,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历史的回响在卢沟桥畔永不消逝。
2
蒙藏学校旧址物业管理员罗通不仅描绘出回民支队马本斋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更让人们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坚贞不屈,英雄母子用生命诠释了“家国”二字的重量。
3
顺义区焦庄户村民马成用地道的乡音自豪地讲述乡亲们凭智慧与双手,在敌后筑就可攻可守、四通八达的地道网,既是护家屏障,也是支援八路军的堡垒,这蜿蜒工事正是中国人民团结抗敌的生动见证。
4
海淀区苏家坨镇干部郑凯雯生动再现了法国医生贝熙叶闯硝烟、越崎岖,骑车为根据地送药,开出自行车“驼峰航线”,这车轮传递的,是跨越国界的人间大爱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坚定情谊。
5
门头沟区委党校教师张董挖掘史料,重编歌曲,以多种形式宣传《挺进军歌》,让平西抗日根据地的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6
八路军研究会副秘书长沙峰含泪追忆姥爷左权将军在生死关头,为掩护战友突围血洒疆场的壮烈时刻。这段悲壮的历史,让人们永远铭记,在民族危亡时刻,总有英雄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家国。
观众感言
“听完宣讲,我对守护和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天的和平与繁盛,正如满城次第开放的繁花,由无数普通人以平凡之躯接力守护,这是跨越时空的使命传承。”绿地养护中心基地管理科副科长岳涵感慨道:每一次培土播种,都是在续写先辈们的理想。我愿在花园城市的岗位做一枚微小却坚定的“齿轮”,让红色血脉化作清风,穿过绿道,掠过湖面,让每一片绿植都成为首都生态的“守护者”。
“从抗战先烈用生命守护家国,到如今我们用双手建设花园城市,精神内核是相通的——都是为了让家园更美好。”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四级主任科员孙悦说,“宣讲团的精彩讲述有力传递了这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未来将激励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花园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资源保护中心二级主任科员宋晰则表示,马本斋母子的家国大义、左权将军的舍生取义,让她更加坚定服务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信念,“今后会更细致地做好本职工作,将这份精神融入日常,用实际行动守护好北京的生态家底,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AI技术重现历史,宣讲连接现实,林业工作者守护未来——这三个时空在这场特别的宣讲报告会上完成对接。当宣讲结束,观众走出会场时,有人注意到院内的松柏格外苍翠。历史从未远去,它就像这些树木的年轮,在一圈圈生长中延续着生命的记忆。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