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英烈保护、红色文物、革命遗址旧址等公益诉讼案件2243件,其中抗战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3件,保护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誉荣誉49名。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介绍,2021年以来,最高检部署开展包括抗战英烈纪念设施和文物在内的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强化统筹协调与精准指导。最高检会同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指导贵州检察机关办理督促保护苏联援华抗战飞行员金角罗夫烈士墓行政公益诉讼案,联合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核实完善烈士身份、事迹信息,指导河北检察机关办理侵害狼牙山五壮士肖像、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共同捍卫抗战英烈荣誉和尊严。

此外,各级检察机关结合地域特点,开展抗战英烈保护专项行动。如陕西省检察院组织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活动,对全省范围内抗战英烈纪念设施管护不到位问题依法开展监督。云南省检察院部署开展“滇西抗战”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抗战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

检察机关在办案的同时,还积极助推行政机关构建抗战红色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如黑龙江省绥化市检察院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会签《关于在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形成了“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联动机制,协助行政机关争取财政资金,用于559处各类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安徽省长丰县检察院通过办理督促保护淮西独立团红色资源行政公益诉讼案,助推长丰县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的决定》,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张雪樵还提出,要通过贯彻公益诉讼预防性保护理念,运用技术手段赋能法律监督,破解抗战英烈保护突出难题,将抗战红色文物保护隐患性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消除安全隐患。另外,要强化公众参与凝聚保护共识,深化军地协作凝聚保护合力,探索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新路径,推动构建多元保护格局。

张雪樵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聚焦侵害抗战英烈名誉荣誉、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缺失以及抗战遗址、抗战文物保护不力等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通过高质效办案,使尊崇英烈成为全社会的法治共识,为弘扬传承抗战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最高检还发布了11起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包括陕西省绥德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红军东征指挥所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江苏省宝应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新四军苏中抗战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案;山东省莒南县人民检察院督促保护甲子山战地医院旧址行政公益诉讼案等。从督促保护的客观对象看,有烈士纪念设施,有红色文物,也有其他革命文物;从督促保护效果看,大部分案件督促行政机关对烈士纪念设施及文物进行了修缮,也有对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分类保护的,还有抗战遗址遗迹的文物认定与预防性保护。

本批案例结合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完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保护,以法治力量守护红色血脉,把对历史的敬畏、对英烈的尊崇转化为高质量检察履职的强大动力,推动全社会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健

流程编辑:U07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