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4万余名观礼嘉宾在50分钟内完成了安全疏散。这是怎么做到的?记者采访了观礼台服务指挥部集结疏散部部长岳建彬。

“相比集结,疏散是一个更复杂的工程,散场后的观礼嘉宾在短时间内快速疏散,离开观礼台区域,很可能会在某一个区域形成堵点。”岳建彬介绍,此次指挥部制定了紧密衔接、快速转场、有序撤离、批次疏散的方案。

与以往的重大活动有所不同,今年在天安门广场的纪念活动结束后,在观礼台区域就座的近800名嘉宾需要转场至人民大会堂参加招待会。“先转场、再疏散,安排参加招待会嘉宾集中就座,并优先组织转场,确保30分钟内抵达招待会现场。”岳建彬解释,这批嘉宾的座位安排和车辆点位也是经过特别设计的,一共3条流线,同时运行,确保按时转场到人民大会堂。

转场嘉宾离开观礼台后,将组织其余嘉宾迅速疏散。“分区分批,有序撤离”岳建彬说,观礼嘉宾将分四批撤离,每批次之间间隔仅10分钟,最终,在50分钟完成转场和疏散,确保所有观众安全有序离开广场。
此外,考虑到南侧观礼嘉宾较多,承担疏散功能的地铁站点由近端落客时的2个站点增加至4个,除了前门站、和平门站,观众还可以在王府井站和天安门西站乘坐地铁离开。另外,协调地铁公司,加密地铁发车频次,采取“车等人”方式,提高整体疏散速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珊,刘平
流程编辑:u028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