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办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盛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当《松花江上》歌曲奏响,多少人湿了眼眶;当“钢铁洪流”行进长安街,全球中华儿女心潮澎湃;当和平鸽和气球腾空,绝美画面烙印在所有观众的心头……这一幕幕,都是“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的庄严宣告。

纪念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做好筹办工作,是首都的光荣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圆满完成了纪念大会的服务保障任务。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潘之望摄

坚持首善标准

每一项工作都精益求精

近几年,北京先后在国庆70周年庆典、建党百年庆祝大会等活动中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今年的盛典,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全球政要云集,如何做好服务保障,对北京市来说是巨大挑战。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寥寥数语,道出纪念大会的非凡意义。这场盛世阅兵不仅要告慰先烈、扬我国威,更是要弘扬正确的二战史观,向全世界昭示和平与正义。

早在今年初,北京市就成立了纪念大会服务保障领导小组,下设“一办十一组”,即办公室和调度运行中心、10个指挥部,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区、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其中既有曾经参与过大型活动保障任务的老将,也有敢闯能拼的新兵。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纪念大会作出重要指示,为筹办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大家逐字逐句学习领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相关论述,同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把厉行节约贯穿筹办工作。

大会开始前,环卫集团“第零方阵”清扫长安街路面。 邓伟摄

从料峭春日到炎炎盛夏,北京市会同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反复研究打磨、形成了35项重点任务清单。不但屡次进行桌面推演,还开展了三次综合演练和多次专项演练,优化磨合每个环节和细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谋划、靠前指挥,一次又一次踏勘现场,进行动员和部署——

“保持高度责任感,坚持首善标准,精益求精完成好筹办任务。”

“北京是首都,服务保障好重大活动,是必须全力以赴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

“把关键点抠得更细,把措施考虑得更周全,优化秒级流程,做到有机衔接、运行顺畅。”……

几百个艰苦而难忘的日日夜夜,每一天都有千头万绪涌来,涉及央地协同、军地协同、部门交叉,所有的事都迫在眉睫,分秒不得耽搁。每个指挥部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冲锋在前,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如同战士一般,抖擞精神投入战斗。

7月,筹办工作进入倒计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经常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很多人一周只能匆匆回家一趟,拿上几件换洗衣服就赶紧返回。大家以舍小家的奉献与坚持,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要求,服务保障盛典高标准完美呈现。

大会结束后,工人进行撤场施工。蔡代征摄

流程科学精密

每一个转场都“丝滑”顺畅

盛典当天,几十个地面方队受阅,5万名群众现场观礼。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还有礼炮鸣放队、国旗护卫队、合唱团、联合军乐团以及数千名志愿者和媒体记者,武器装备、设备机械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这么多人、事、物,构成了上千条动线,全部要在短时间内精准抵达特定地点。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多么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从活动当天的效果来看,所有流程如榫卯结构一般,精巧至极。

10个指挥部功能不同,各有分工,必然存在流线的冲撞,这时就需要调度运行中心统筹。“我们编制了一本13万字的流程方案。”调度运行中心流程组组长曹燕介绍,数月来,方案在一次次的桌面推演和实战中不断完善,第三次综合演练时流程足足有1642项。

一条动线几点出发、走什么路线、抵达哪里,全写得明明白白;抵达后,队伍是站在路边还是路牙上,都规定得一清二楚。方案细之又细、应纳尽纳,因此,第三次演练时的准点率高达98.9%。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结束后,参会人员在志愿者沿途引导下快速撤离。刘平 摄

也正因为准备充分,大会当天,每一个环节的转场、撤场都相当“丝滑”。

观礼台服务指挥部集结疏散部部长岳建彬介绍,大会结束后,近800名嘉宾需要转场至人民大会堂,因此安排了集中就座,经3条流线同时转场。而后,其余观众分4批撤离,每批次间隔仅10分钟,几万人的撤场仅花了短短50分钟。

要保持活动现场的秩序,除了死死盯住时间线,做到米秒不差,还要精准协调三维空间。

东至南池子大街,西到南长街,北至天安门城楼,南到正阳门,这片区域是服务保障的核心区。“这么小的空间里有7000多个要素,大到车辆、飞猫(索道摄像系统),小到一个配电箱。”广场秩序组组长杨凯说,所有要素都要合理摆布,决不能有时空冲突。

很多时候,一个要素的落点落位需要反复协调。就拿转播车来说,它要停放在广场东侧路的便道上,但飞猫挡住了进场路线。调度运行中心、广场活动指挥部以及交管、特勤、园林等部门反复研究方案,最终拆除了便道护栏,并在路牙处设坡道、修剪树枝,转播车才得以顺利开进点位。

一点点抠细节,一次次对流程,抓住一切可利用的间断性时间窗口,科学排兵布阵,成功造就了“北京速度”!

48小时,观礼台拔地而起;30分钟,嘉宾完成转场;50分钟,5万人全部疏散。大会结束还不到两个小时,西直门、北京站等地铁站已经解除封闭;15时,景山公园、北海公园恢复开放。

争分夺秒抢时间。天安门广场上连夜拆卸了860组钢模块、1372块铝合金模块,完成数千件超限大件设备的有序转运。9月4日清晨,天安门广场周边及长安街恢复交通,广场于午间开放;5日中午12时,游客可以登上天安门城楼打卡了。

9月4日,天安门广场恢复开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景观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打卡拍照。蔡代征摄

细节处处巧思

每一个环节都无比精彩

守正创新,是市委市政府对筹办工作提出的要求。在以往多次重大活动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此次盛典筹办力求适度创新,令观众耳目一新,引起情感共鸣。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当数天安门广场核心区的设计。设计团队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抗战的重要论述中,提取了“众志成城”的概念作为主题,但如何呈现出如此宏大的主题,难度非常大。

天安门广场上的年号台布置。蔡代征摄

中央美术学院的方案从上百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三个‘人’又能成‘众’,众志才能成城。”央美副院长吕品晶介绍,他们最终选择以“人”字的一撇一捺作为设计的核心要素,年号台、观礼台也都呼应了“众志成城”的主题。

纪念大会前夕,10座大型立体花坛在长安街亮相。位于东单东南角的“黄河赞歌”主题花坛火上了热搜,每到整点就传出“风在吼、马在叫”的歌声。

《黄河赞歌》花坛一到整点便会响起《保卫黄河》配合上瀑布流水和缭绕的烟雾,引得不少游客拍照打卡。实习记者 常一鸣 摄

蓝海浪连续28年担纲设计长安街沿线花坛。今年,他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甄选素材,还去宛平城、壶口瀑布等地寻找灵感。“花坛里应用了高粱、甘蔗,这是从没有过的尝试。”他说,有一回去现场看效果,发现游客把花坛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更多的创新和突破,用在了观众看不到的地方。比如,错综复杂的线缆今年首次嵌入了观礼台。据统计,广场上的线缆有1665根,总长度达115公里。以往,线缆都被归拢在马道保护槽里,多少会影响美观。“这回,我们早思考、早动手、早统筹,对线缆和观礼台进行一体化设计。”杨凯介绍,约九成线缆内嵌入观礼台,不仅更整洁而且更安全。通过卡槽、盖板等细节设计,线缆拆撤速度从过去的几小时压缩到了30分钟。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场国之大典的背后,是首都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合作、全力以赴。

——利用10米级分辨率微尺度数值模拟技术,成功给出了定时、定点、定量的超高精度气象预报。

——晨光熹微,“第零方阵”整齐划一洗扫长安街,人民英雄纪念碑下,保洁人员细心地用粘毛器清理红毯。

——4265名志愿者的微笑绽放在500多个服务点位,观礼台还设置了轮椅岗,为年龄超过80岁的观礼嘉宾提供一对一服务。

——大街小巷装点得大气整洁,23万面国旗红旗迎风飘扬,2950处夜景照明开启。

……

这些细节上的精益求精,让盛典的每一个环节都无比精彩。

9月2日至9月6日,北京大街小巷升挂国旗红旗约23万面。程功摄

科技赋能创意

每一个亮点都有北京智慧

精彩的盛典背后,除了精心设计和千百次的演练,还有着看不见的强大力量——北京科技和北京智造的保驾护航。

纪念大会当天,天安门广场上的要素密度极大,每一个都要提前做精准的落点落位。如果只靠工作人员去现场找点,不但时间成本高,而且不易在诸多要素之间做统筹。这时候,三维仿真模拟平台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个平台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研发,为大会当天的天安门广场建立了数字模拟底座。“大会当天所有的要素,包括观礼台、年号台和周边环境,都呈现在了平台上。”团队负责人陈可介绍,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入时间线,也就是从暖场合唱,到阅兵分列式,再到和平鸽、气球放飞等环节,都在平台上依次动态呈现,从而辅助方案的推演。

在纪念大会上,阅兵开始前,约3000名高校学生组成的合唱团演唱暖场歌曲,点燃了现场观众的情绪。和冠欣摄

在三维仿真平台上,天安门广场“动起来”了,一些此前未曾预料到的问题也在平台一一浮现。比如,车辆、人员、设备设施的动线出现了交叉;碰到逆光、下雨等情况,年号台的色彩需要微调等。

北京理工大学还研发了一套全要素、全流程、全环节的集结疏散仿真系统,用算法对人员、装备和车辆的集散路线进行精准计算。通过驱动三维数据和场景建模,千条动线都能够可视化展示。

盛典上,总书记的讲话、激昂的歌声、铿锵的步伐……这些复杂的声音如何汇成和谐的乐章,并完美传递给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这个看似寻常的环节,背后也有满满的科技含量。

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如此广阔的面积使得扩音难度极大,很难避免共鸣和回声。“今年,我们采用‘区域分布式扩声+分散式扩声’方式,把会场分为100多个扩声区域,部署了700多个流动扩声音箱,并在临时观礼台坐席和固定观礼台部署了350个小音箱。”音响保障指挥部总指挥姜文波介绍,通过精准调控每个音箱的电平、音量和时延,大幅提升了扩声覆盖的均匀度,降低了扩声区域间的相互干扰。“扩声声音元素不少、不丢、不混,音量适度、音色完美、音效震撼,现场5万名观众都能听得清楚、听得舒服。”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中,高端制造和智慧施工也无处不在。

大学生志愿者为观众做引导服务。 和冠欣 摄

今年,临时观礼台分低、中、高三种高度,观众的视觉体验更好,但相应的,施工难度也翻了好几倍——模块单元数量增加近三成,还要高低错落、依次排列。这要求每一个模块和座椅的加工、安装、拆除,都要精准到毫米级别。

北京建工副总经理何海琦介绍,观礼台的钢结构模块既有标准的,也有异形的,5月就已在紧锣密鼓生产。随后,团队又在朝阳体育中心重复拆装,一次次做模拟训练,第三次综合演练之前,仅用48小时就完成了所有模块的安装工作。

倾情支持盛典

万千市民甘愿为国担当

9月3日凌晨,浓重的夜色被如炬的车灯划破。长安街东延长线上,受阅部队列阵集结,几小时后,他们将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在一个个路口,数不清的市民自发赶来。他们用力挥舞手臂,大声欢呼,还有人把孩子扛在肩头,热情地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

阅兵结束后,在张自忠路旁,群众夹道欢呼,核导弹方队鸣笛回应;在胡同露台上,小军迷开心地与空中梯队合影;在东直门桥上,群众和返程的战士们互相挥手道别;在更多个路口,热心阿姨为哨兵扇扇子、递上藿香正气水……

东三环双井路口附近,市民翘首观看阅兵直播。 程功 摄

这是人民热爱的军队,这是人民期盼的盛典!

事实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大会筹办工作的全过程。从一开始,纪念大会的筹备工作就确定了“不扰民、少扰民”的原则,尽可能压缩了封控范围和时间。8月,三次综合演练都选择在深夜,大型设施设备的安装和拆除也都在深夜或凌晨进行,广场灯光璀璨,部队气势如虹。次日清晨,市民从沉睡中醒来,城市运行一切恢复如常。

长安街横贯东城区建国门街道。9月3日清晨,部分区域临时管控,船板胡同东口,一位来送早餐的小时工被卡口挡住了。社工蔡信达一路小跑赶过去接过饭盒,经过安检,又快步走向胡同深处,把早餐送到一位八旬独居老人手中。

“大妈,粥有点儿凉了,我给您热热。”蔡信达刚要解释,老人就摆摆手:“孩子,你去忙吧!阅兵是大事,你们也要为国家站好岗。”——这就是可爱可敬的北京市民,他们识大体、顾大局,用朴实无华的言行表达着爱国热情。

贡院胡同、麻线胡同等地平时划有停车位,因服务保障工作需要而临时改作他用。建国门街道协调周边单位共享车位,居民也非常理解。辖区设置了63个守望岗,877人直接服务纪念活动,其中居民有240人。“我们在守望岗值班,没法第一时间看直播。”一位志愿者说,“不过没关系,等换了班,我还可以看重播。”

不只是建国门街道,在东城、西城、朝阳、昌平等区,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街头巷尾维护着首都的环境和秩序。

盛典落幕,震撼长留心中。

今时今日,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首都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必将服务保障越来越多的大国盛典。眼下,各部门马不停蹄开始总结复盘,哪些经验可以固化,哪些短板应该弥补,进一步形成流程机制,更好发扬北京市党员干部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特质,为下一次盛典做好准备。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朱松梅,陈强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