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啊,我是“宣宣”,“宣宣”超有料的学习笔记来了!2025年8月1日,《大讲堂》第八期 (总第226期)刊发了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许正中的文章《编制好“十五五”规划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得,进步飞速!
学习笔记第69期
划重点
01
深刻领会国家战略规划的重大政治意义。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
02
“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方位。“十五五”时期是整个人类从工业社会向数字社会质的突变节点期、数字全球化新起点的节点期,世界格局重新洗牌,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期。
03
“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和关键举措。以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把握场景驱动创新,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抓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软性制度设施建设,以标准化建设和合格评定引领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为新质生产力把好方向。加快铺设数字社会基础设施,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进程。构建创新驱动五维赋能联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产业融合为核心抓手,通过“技术、管理、制度、文化”四位一体的工程生态,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
必会点
01
通过数据链将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以真正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连接起来,结合丰富的应用场景促进“五链”深度融合,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数字社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数字化传统社会基础设施。二是技术性社会基础设施。三是制度性社会基础设施。四是安全性社会基础设施。
03
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重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金句摘录
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协同建设“软硬设施”的坚实基座一手抓数字新基建硬实力,一手抓软性制度设施软实力,统筹发展与安全,构筑起赢得大国竞争的坚固“护城河”。
探索行之有效的规划落实机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统一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有效性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联知识点1
要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制,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需处理好“三对关系”:统与分、条与块、收与放。健全国家发展规划体制,必须破解“三对关系”内含的制度摩擦。其一,以目标兼容性设计缓解“统与分”的委托—代理冲突;其二,用条块协同机制克服矩阵组织下的多头指挥;其三,通过风险分层治理+绩效弹性考核实现“收与放”的动态平衡,最终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闭环治理链。
关联知识点2
全球范围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科技竞争已超越“企业市占率”层面,升级为“技术—标准—联盟”三维立体战。一方面,技术民族主义借出口管制联盟放大“卡脖子”效应;另一方面,创新生态的场景驱动+三螺旋协同使超大规模市场成为“反制武器”;未来胜负取决于能否在新一代通用目的技术轨道抢占标准权与供应链命门,把地缘技术竞争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S型曲线跃迁机会。
第六十九期分享就到这里啦
下期分享咱们不见不散哟!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全部评论
0条